油气被称为“工业血液”,也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是支撑我国工业发展和经济社会繁荣稳定的“压舱石”,近期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明确将“推进油气增储上产”。
1月23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油气勘探开发有关情况。2024年,我国油气总产量首次超4亿吨油当量,连续8年保持千万吨级快速增长势头,为我国油气增产保供稳价发挥了“压舱石”作用。其中,原油产量达2.13亿吨,接近历史峰值,相比2018年增产2400万吨;天然气产量2464亿立方米,连续8年增产百亿立方米以上。
目前,海洋油气依然是全球油气新增探明储量(不含陆上非常规)的主力,占比约80%。
国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司副司长胡建武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年,我国海洋油气产量突破8500万吨油当量,再创新高。六年来,海洋原油产量累计增产量占全国增量的70%,为我国原油产量2亿吨持续稳产筑牢坚实基础。其中,渤海油田原油日产突破10万吨大关,创油田开发建设近60年来最高水平,连续4年位列国内各原油产区首位。
![](/web/img.php?http://np-newspic.dfcfw.com/download/D25142429774496080334_w900h672.jpg)
图:国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司副司长胡建武(缴翼飞/摄)
胡建武指出,目前国家能源局围绕重点增储领域,持续加强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引领海洋勘探取得重大发现,在琼东南盆地探获全球首个超深水超浅层千亿立方米大气田—陵水36-1气田,在珠江口盆地发现我国南海北部储量最大碎屑岩油田—惠州19-6油田;强化风险勘探和甩开勘探,在渤海中生界火山岩、南海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等新领域获重大勘探突破。
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海洋能源发展报告2024》预测,2025年,中国将进一步加大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夯实储量基础,强化产能建设,海洋油气产量将继续增加,预计海洋石油产量6800万吨,继续保持全国石油生产增量的领军地位;海洋天然气产量突破290亿立方米,乐东10-1气田等项目的投产将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清洁能源。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是“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七年行动计划”(简称“七年行动计划”)的最后一年。
油气行业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缘起于2019年5月国家能源局召开的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推进会,当时国内原油产量连续三年下降,从2015年最高峰时的2.146亿吨降至2018年的1.893亿吨。
国际能源转型学会会长孙贤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尽管最近几年新能源发展迅速,但短期化石能源在中国仍将发挥重要作用,石油和天然气仍需维持一定的增长以保障能源安全。
胡建武表示,国家能源局已经组织召开2024年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推进会及专题会议,狠抓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七年行动计划”,统筹推动各领域工作落实落地。接下来也将研究加快资源勘探和效益运用的制度措施,提升资源高效利用水平。推进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持续提升油气商品量和综合能源供给保障能力。
对于2025年的油气发展,胡建武表示,2025年,国家能源局将持续抓好增加投资、加大工作量、促进重点项目、推动风险勘探、强化改革措施落地等重点工作,推动2025年全国原油产量稳定在2亿吨以上、天然气保持持续增产势头,坚决保障国家油气供给安全。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