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量子+车联网、量子+通讯、量子+耳机……量子科技的产业化应用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量子信息这个原本在科技领域出现的专业性词语,正成为近期各地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培育建设未来产业的关键词。全国多地明确,要加快量子信息布局,培育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快推进量子科技的示范应用场景落地。
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上海将围绕量子计算、聚变能源等战略前沿领域,强化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带动性研究布局。
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浙江要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深化“人工智能+”行动,加快布局人形
机器人、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空天信息和低空经济等
新产业新业态。
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过去一年,安徽在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引领高地建设成效显著。2025年,安徽将加快建设量子科技和产业中心,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工程,加快量子科技、合成生物、天地一体通信等领域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并探索组建未来产业发展基金。
放眼全国,广东、北京、河南、陕西、湖北等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到,2025年将瞄准量子科技,开展该产业的重点培育。例如,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25年广东在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的“新领域”中,将量子科技作为重点产业领域积极谋划具体产业项目。
过去的一年中,量子信息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105比特的超导量子计算机“祖冲之三号”发表,在前代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设计与工艺,实现了目前超导量子计算的最强优越性;中电信量子集团联合上市公司
国盾量子,基于“骁鸿”芯片,研发出比特数高达504个的超导量子计算机“天衍-504”,具备了量子计算机制造和交付能力。
中国电信、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持续加码量子产业布局。在2024量子科技和产业大会上,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发布《
中国电信量子科技和产业发展2030行动方案》时提出,将系统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突破一批量子关键核心技术,建设全球领先的量子基础设施,打造引领性量子场景应用,到“十五五”末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一些行业专家也提出了量子科技产业化的落地建议,提出要加快产业融合创新,推动落地应用场景。
安徽省政协委员倪怀玮建议,加快安徽省“科技+产业”双高地建设。“安徽在量子产业方面具有很多独特优势。”倪怀玮表示,“量子是一个未来产业,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集群。建议完善要素保障,健全量子产业发展政策体系,设立专项投资基金,出台专项人才政策,推动量子科技与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融合。”
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员会建议,依托位于无锡的太湖量子智算中心和位于苏州的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统筹算力资源,构建量子计算产业高地。加强量子领域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布局,突破光量子计算芯片、制冷器、量子传感器等技术与产品。(刘一枫)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