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img.php?http://webquoteklinepic.eastmoney.com/GetPic.aspx?nid=1.688016&imageType=k&token=28dfeb41d35cc81d84b4664d7c23c49f&at=1)
8月19日,国家医保局就上海微创
心脉医疗(下称“
心脉医疗”)Castor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下称“Castor支架”)价格问题进行公开问询。问询函显示,
近日国家医保局连续收到群众信访反映,心脉医疗Castor支架存在价格虚高问题。此前已初步约谈
心脉医疗,但公司提出的价格调整计划仍有较高价格风险。
8月20日盘前,
心脉医疗发布澄清公告回应称,问询函提及的问题尚在进一步沟通及准备回复阶段。公司愿意在国家医保局指导下进一步主动进行价格调整。 截至8月20日收盘,
心脉医疗报收83.25元,跌13.89%。
核心产品价格虚高 据了解,国家医保局此次问询的Castor支架是
心脉医疗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也是国内第一款获批上市的通过微创治疗,同时实现腔内修复主动脉和弓上分支动脉的覆膜支架,主要用于治疗累及弓部病变的胸主动脉夹层。
虽然我国自2020年起就对心脏支架进行了集采,平均价格从1.3万元直接降至700元至800元,降幅超90%。但Castor支架作为创新医疗器械却至今没有被纳入集采。 2022年10月,国家医保局官网发布的《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2866号(社会管理类263号)提案答复的函》曾明确指出,由于
创新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尚未成熟、使用量暂时难以预估,尚难以实施带量方式。
另在2023年11月,
心脉医疗也表示,截至目前,公司未获取任何有关主动脉介入类产品集采政策信息,亦无任何政府部门、机构与公司进行联系。 因此,
Castor支架自上市至今始终是心脉医疗的营收支柱。心脉医疗招股书显示,2017年第三季度末Castor支架获批上市后,2018年销量大增,并将公司主动脉支架类产品收入提升了超40%,产品平均单价也提高了2.17%,主要系Castor销售单价相对较高。
另在2022年半年报中,
心脉医疗曾公开披露Castor支架的销售情况,并表示该上市后已累计植入超1.2万例,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1.83亿元,同比增长37.82%,占
心脉医疗2022年上半年营收近四成。
此后,
心脉医疗虽未单独披露过Castor支架的具体销量,但从2023年年报来看,
心脉医疗主动脉支架类产品的营收和毛利率均为所有业务板块中最高。2023年公司主动脉支架类产品营收9.4亿元,占总营收近80%;毛利率高达77.37%。
不过根据国家医保局的问询函件来看,
有群众反映心脉医疗的Castor支架价格虚高。据披露,Castor支架(200mm长度)出厂价格为5万元左右,经代理商供应医疗机构的价格超12万元。国家医保局要求心脉医疗详细说明: 第一,Castor支架的出厂价格、终端价格,以及研发投入、生产制造、期间费用等各项价格构成情况。
第二,Castor支架近5年各年度销售量、销售金额,以及
心脉医疗作为生产研发企业的实际利润等情况。
第三,Castor支架出厂价格和终端价格之间价差的合理性、必要性,以及终端价格构成中所含全部销售费用的资金支出去向等情况。
第四,Castor支架销售过程中是否存在通过代理商抬高挂网价格、实施不正当营销行为,进而增加患者和医保基金负担等问题。
去年曾调整销售模式 透视
心脉医疗产品的销售模式,《国际金融报》记者查询公司公告发现,其曾在去年进行了调整。
在6月回复上交所年报问询函时,心脉医疗表示其去年在“公司—普通经销商—终端医院”的销售模式基础上,逐步增加区域总经销商环节,进而转变为“公司—区域总经销商—普通经销商—终端医院”方式。 即Castor支架等产品将由区域总经销商买断,再由其分销至下游普通经销商。在这一模式下,上海展翔和深圳嘉事康元成为
心脉医疗规模较大的区域总经销商,且在去年新进入前五大客户。
其中,深圳嘉事康元为公司历史存量客户,系A股上市公司
嘉事堂集团下属企业,主要负责国内西南地区,因销售规模提升新进入前五大客户;上海展翔系A股上市公司
九州通集团下属企业,为
心脉医疗通过公开市场招投标并于2023年正式开展合作的区域总经销商,主要负责华南地区。
在
心脉医疗看来,普通经销商的核心优势是终端医院的覆盖和服务能力;区域总经销商的核心优势是物流仓储和渠道管理能力,二者相结合能够实现公司销售环节的集约化管理,提升销售环节的物流配送效率。
心脉医疗2023年年报显示,Castor支架已覆盖累计超过1000家终端医院。
多次遭监管部门问询 今年以来,心脉医疗已多次遭监管部门问询,除上述国家医保局问询函和上交所年报问询函外,心脉医疗还曾因对外投资事项遭上交所问询。 7月2日,
心脉医疗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荷兰心脉,拟使用自有资金65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6亿元)受让
心脉医疗联营公司Optimum Medical Device Inc.(下称“OMD”)72.37%股权,交易完成后,OMD将成为
心脉医疗全资子公司。
这一交易受市场质疑的原因在于,一方面
心脉医疗母公司微创医疗曾是OMD的股东,
心脉医疗此前也曾向OMD注资,此次收购的本质是“微创系”资产的腾挪。
另一方面OMD当前经营状况并不乐观,其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为1.12亿元,净利润-417.95万元,但
心脉医疗却依然以近5亿元的高价收购。其表示,预计OMD将于2024年扭亏为盈。
并且在电话交流会上,
心脉医疗还解释称,收购OMD有望显著推动公司在欧洲等市场的业务发展,深化国际化战略,并应对国内集采等行业政策带来的冲击和压力。
心脉医疗成立于2012年,是微创医疗拆分出的第一家子公司,也是“微创系”中的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无论从二级市场的表现还是业绩情况来看,
心脉医疗一直都是“微创系”中的“优等生”。其股价曾在2023年12月达到盘中最高值210.3元,营收和净利也连续多年保持增长。
但在今年5月,微创医疗陷入偿债危机,《国际金融报》记者曾就此报道《微创医疗陷入偿债倒计时》,
心脉医疗身为子公司也难挡二级市场的消极情绪,股价一路下滑至百元以内。遭医保局公开问询后,
心脉医疗股价直接跌破90元,市值较前一日蒸发超16亿元。
业绩层面,
心脉医疗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上半年营收7.77亿元至8.08亿元,同比增长25%至30%;归母净利润3.91亿元至4.19亿元,同比增长40%至50%。
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创新性产品Castor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Minos腹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Reewarm PTX药物球囊扩张导管持续发力,新产品Talos直管型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及Fontus分支型术中支架系统入院家数及终端植入量均增长较快。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