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99亿元,这是理财产品2024年累计为投资者创造的收益金额,较上一年增长了1.69%。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4年理财产品整体收益稳健,平均收益率达2.65%。其中,银行机构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1407亿元,理财公司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5692亿元。
2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大力支持居民增收,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提升消费能力。多家理财公司表示,将以投资者需求为出发点,持续优化产品体系,以差异化、层次化、清晰化的产品布局满足更多客群多层次需求,助力居民财产性收入稳步增加。
普惠理财走入寻常百姓家 银行理财市场与居民财富息息相关。长期以来,银行理财为广大居民提供稳健的财富管理解决方案,其人民性和普惠性特点显著。《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理财市场个人投资者数量为1.24亿个,占比98.70%。
2024年初,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普惠金融司刊文表示,当前普惠金融发展的核心任务是要围绕普惠金融本质属性,不断深化普惠金融内涵、拓展普惠金融外延。下一步,要探索构建普惠理财专属体系,促进普惠理财走入寻常百姓家,实现居民财富保值增值、增加财产性收入。
普惠金融的内涵决定了其不仅要服务于财富增长,还要服务于人民生活。多家理财公司积极探索普惠理财主题产品,着力丰富普惠金融产品体系。例如,工银理财充分保障足额供给低风险、低起点、灵活申赎的普惠型理财产品,为包括小微、县域、农民、新市民等客群在内的超1550万客户提供风险可控、收益稳健的理财服务。招银理财围绕“赢、睿、智、卓、越”五大类产品,构建了形态策略多元的产品体系,让理财走进千家万户,累计服务客户近5500万户。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银行理财安全稳健、普惠特点突出,有助于广大居民配置实现资产保值增值。银行理财需要继续坚持做好普惠理财,在让各类群体都有机会参与的同时,创新推出更多差异化的理财产品。
养老理财普及度不断提升 养老是一项跨越几十年的长期规划。2024年1月份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丰富发展养老金融产品,支持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发展养老金融业务,提供养老财务规划、资金管理等服务。2024年12月份发布的《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进一步丰富产品种类,将国债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范围,将特定养老储蓄、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推动更多养老理财产品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范围。
普益标准研究员罗唯尹表示,由于老年群体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养老主题金融产品通常具有运营稳健、长期增值的特征。娄飞鹏认为,在产品设计方面,要真正保障养老金融产品能够有效服务各类群体。养老投资涉及的群体众多,投资者需求差异化较大,可通过降低准入门槛,确保金融产品能够服务各类投资者。
在政策引导下,理财机构积极布局养老金融赛道,为银发经济发展注入
新动力。例如兴银理财,自2022年成为养老理财试点机构之一,通过理财产品中央数据交换平台开展养老理财产品数据交换业务,成为首家以养老理财产品接入交换平台的机构。截至2024年末,兴银理财共发行3款养老理财产品,产品规模32亿元,投资运作稳健。
“我们借鉴海外养老金融产品发展经验,2020年在业内率先推出了‘信颐2035’等三只目标日期型养老主题产品,填补了产品货架空白。”信银理财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后几年间,信银理财持续探索居民养老投资需求,打造“信颐分红”系列产品,并对分红策略产品的运作模式、资产配置方案进行了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投资业绩和持有体验。截至2024年10月末,“信颐”系列建成包含分红型、目标日期型、目标风险型三大类策略和不同风险偏好等级的产品货架体系,产品存续规模超过650亿元。
近年来,理财公司充分发挥银行理财优势,不断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体系,满足居民多样化养老需求。普益标准研究员赵伟认为,后续理财机构或将加大对养老类型理财产品的研发力度,在产品策略、期限结构、费率设计等方面不断创新,推出更多符合老龄化社会需求的理财产品。
中长期理财资金积极入市 不可否认,当前银行理财市场仍面临一些结构性问题,比如产品同质化严重,权益类产品占比过低。《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权益类产品的存续规模为0.06万亿元,占比仅为0.2%;理财产品资产投向权益类资产余额为0.83万亿元,占比只有2.58%。在业内人士看来,银行理财资金入市有巨大增长空间,布局权益类资产有助于未来一段时间理财收益的提升。
今年1月份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到,允许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银行理财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专家表示,该方案优化了银行理财参与权益投资的方式和途径,定增锁定期机制也促使理财资金着眼于中长期限,有望降低短期波动的影响,助力实现长期稳健的收益;理财资金通过参与定增为企业提供直接资金,也能切实发挥理财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
“从提升产品的收益水平角度看,理财公司加大资本市场投资比例、加强权益投资能力,是满足更广大投资者财富管理需求的必由之路。”施罗德交银理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注重权益资产投资能力的提升,未来将持续加强权益投研能力建设、提升资本市场业务参与度,进一步完善含权产品线,丰富资产配置结构,实现中长期资金与优质资产有效对接。
记者了解到,兴银理财也在广泛深入参与资本市场,从单一资产、单策略转向多元资产、多策略,深入了解行业、产业及公司并长期陪伴,发挥理财自身业务优势,努力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资金、耐心资本,为理财客户创造价值。
“近期,我们积极响应政策号召,通过联动
兴业银行各地分行,落地多单认股权业务,覆盖生物医药、半导体、国产超算、高端制造等多个行业领域,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科技型中小企业,践行长期投资理念,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兴银理财相关负责人说。
《报告》提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一直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积极引导银行、保险和资管机构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下一步将继续支持资本市场持续稳健发展。鼓励理财公司、信托公司加强权益投资能力建设,发行更多长期限权益产品,积极参与资本市场,多渠道培育壮大耐心资本。罗唯尹认为,相关激励政策措施有望加码,在此背景下,各理财机构将会更加重视中长期产品领域,以中长期资金全方位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推进经济复苏与结构性转型进程。
随着理财业务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理财市场规模有望实现稳健增长,银行理财投资方向也将呈现多元化、均衡化特点。专家建议,对投资者而言,在选择理财产品时,应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关注产品的资产配置结构,作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