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2月14日讯 一如春节期间爆火的《哪吒2》,近期DeepSeek大模型的突然走红,也让银行业感到措手不及。“没想到,真的没想到。”长期跟踪金融科技发展的某上市银行管理人士杨磊(化名)这样向财联社记者表示。
但变化已经发生。作为经营风险的银行业,如何才能直面DeepSeek带来的挑战?
中小银行奋力跟进DeepSeek热潮,“唯恐落在后面” 从目前的公开信息来看,面对DeepSeek的突然走红,众多地方中小银行明显更为积极,也更敢于发声。
以时间线来看,号称“最具互联网大数据基因的银行”的
江苏银行,应该是最早拥抱DeepSeek的银行。早在2月5日,
江苏银行就官宣已经落地DeepSeek大模型的应用。
江苏银行表示,相关模型应用后,“能够重塑金融服务模式,实现金融语义理解准确率和业务效率双突破。”
此后,苏商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等多家小银行也纷纷表态,已经开始“尝鲜”DeepSeek大模型。
北京银行更宣布,2024年底,该行联合华为率先引入部署DeepSeek系列大模型,探索DeepSeek大模型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目前已在AIB平台京行研究、京行智库、客服助手、京客图谱等多个关键业务场景中试点应用,大幅提升了知识驱动的模型服务质量和效率,为银行智能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但是,财联社记者试图就DeepSeek目前的效果联系
北京银行进行深入采访,至发稿时止,未获回应。
如何看待多家中小银行的积极跟进?有多名业内人士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回应。有人向财联社记者表示,一些银行是借机宣传自己过往在大模型方面的既有成果;也有人认为,一些银行是在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迎合资本市场。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一些中小银行还是为了股价考量。他们想给投资者传达一些不一样的信息,提振投资者信心。”杨磊这样表示。
大行的克制和跟进,“让子弹再飞一会” 相比当前众多中小银行的热情似火,国有大行、股份行明显要更为冷静。依据财联社记者的近期的走访调研来看,不同的银行也有不同的考量。
一种,是已经和互联网巨头合作,采购、使用了“上一代”的大模型。某股份行内部人士向财联社记者介绍,在ChatGPT爆火之后,他们行积极拥抱金融科技的新浪潮,已经购买了BAT其中一家的产品,并且“耗资不菲”。但是,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效果并不算好,“只能完成规范化、较为基础的工作”,最终还得专人介入。
另外一种,则有“让子弹再飞一会”的考量。此前,元宇宙一度被市场认为是下一代科技革命的代表,但目前情况如何呢?
一名国有大行内部人士谈起元宇宙,只能不断的苦笑和摇头。“那时候投入大量成本搞了
数字人,(已经几乎没什么价值),现在也只能在一些展会上展示一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2024年还有一些银行在积极申请元宇宙专利,但“形式大于内容”。
因此,多名国有大行人士均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对DeepSeek的作用已有深入了解,但是否接入、如何应用暂未知。
当然,也有例外者。比如
邮储银行近期已经发文称,依托自有大模型“邮智”,第一时间本地部署并集成DeepSeek-V3模型和轻量DeepSeek-R1推理模型。
“国有大行是金融行业的主力军。即便从体量来看,对于新技术的态度会更为冷静和从容。”杨磊表示,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国有大行此前已经都在金融大模型领域投入甚多,在硬件成本、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投入,绝非中小银行能够相提并论。
DeepSeek能重塑银行业务吗? 长期从事人工智能、大数据研究的研究员王力(化名)向财联社记者表示,资本市场对于DeepSeek的狂热可以理解。但实际上,目前人工智能行业对于DeepSeek的评价和判断,其热度远远低于大众。
“AI大模型简单来说,主要取决于算力、算法、数据等。DeepSeek最大的价值应该在于算法。”王力表示,DeepSeek的进步在于,在不依赖于海量算力(需要高性能芯片支撑)的前提下,依托算法等方面的创新,达到主流大模型的同等效果。DeepSeek之于社会的最大意义,除了探索出新路外,还在于降低了大模型的门槛。
对此,某银行金融科技人员也表示有同感。相比“上一代”的传统AI大模型,DeepSeek上手从简易性到智能化等多方面,都有明显提升。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目前多家银行已经成立了DeepSeek本地化应用的工作专班。杨磊就坦言,该行金融科技人员已经对DeepSeek进行了多次讨论、分析、交流。近期,该行应该会作相关部署。
杨磊进一步介绍,从目前的信息来看,DeepSeek对于银行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是大数据方面,包括相关数据的梳理、录入和归纳,以及电话客服。第二是智能化的文案,相当于可以取代银行在营销方面的传统广告公司的作用。“举个例子,每年银行都要制作活动海报,过去都会找广告公司,一张图上千、上万。现在这方面工作完全可以用DeepSeek来做。”
则是智能风控。杨磊认为,传统的大数据、AI大模型是给客户贴标签,其实并不够智能,但DeepSeek的关联性远胜过往,“可以认为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因而能够提高效率。此外,在市场营销方面,比如对私、对公方面,也会有很多想象空间。
但无论如何,银行的传统业务依然和存贷差有关。有银行内部人士坦言,从拉存款、放贷款的角度来说,DeepSeek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辅助作用明显。但是,银行也需要与时俱进,面对DeepSeek的风潮,任何银行都不可能置身事外。
“DeepSeek对中小银行的作用会更大。”杨磊进一步表示,相比国有大行、股份行,更多中小银行会是受益者。这是因为,传统的大模型投入甚大,采购硬件、和第三方公司合作,投入动辄千万起乃至上亿。这对中小银行来说,是“不能承受之重”。但是,依据多次推算,银行本地化部署DeepSeek的成本只有几十万、上百万,这让更多的中小银行得以闯入了金融大模型的赛道,一定程度上拉平了和大银行的差距。而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综合判断,在一些细分领域,下半年可能就会有DeepSeek相关的银行黑马级应用的出现。而且,很可能是中小银行”。
不过,在王力看来,AI赛道也好,大模型也罢,目前并未看到竞争的终点出现。技术的迭代速度,远超普通人的想象。“现在都说DeepSeek便宜、先进,明年会不会有更好用、更便宜的其他产品出现?”
但在更多银行人士看来,这些并不是问题。“现在DeepSeek已经足够便宜了,难道非要等到免费大模型的出现才上车?走过路过,绝不能错过。”杨磊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