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市值管理的“政策大年”,在国务院国资委、证监会等多部门出台市值管理的相关政策引导下,多家上市公司迅速行动,A股的市值管理开启了新篇章,市值管理步入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
去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国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目前国务院国资委“点题”市值管理满一周年,为便于投资者深入了解央国企的投资机遇,每经资本眼特别策划央企市值管理2025投资专题,记者从分红、破净股估值提升、回购增持、资产重组等四方面对近一年多央国企的市值管理工作进行深度梳理,发现央国企的市值管理成绩斐然,目前A股央国企上市公司共有484家,其中已经有不少公司市值管理方面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
本文是专题报道的首篇,聚焦央国企上市公司近年来的分红情况,梳理发现2024年央国企上市公司分红总额创历史新高,约占A股分红总额的一半,且越来越多的央国企上市公司在努力提升利润分配政策的透明度,对最低分红作出承诺,增强现金分红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最后记者梳理出了高比例分红规划的18家公司,采访机构深入解析2025年高分红公司的投资机遇。
2024年央国企上市公司分红总额创历史新高,约占A股分红总额的一半 2024年3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其中提出“加强现金分红监管,增强投资者回报”“要求上市公司制定积极、稳定的现金分红政策,明确投资者预期”“推动一年多次分红。简化中期分红审议程序,压缩实施周期,推动在春节前结合未分配利润和当期业绩预分红,增强投资者获得感。引导优质大市值上市公司中期分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国务院国资委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国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专门提到要稳定投资者回报预期,“制定合理可持续的利润分配政策,增强现金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增加现金分红频次,优化现金分红节奏,提高现金分红比例”。在政策引导下,每经资本眼专栏记者通过梳理上述484家央国企上市公司在分红方面的相关情况后,发现央国企在用实际行动积极响应政策精神。
首先,在2024年,A股上市公司实施分红2.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央国企上市公司的分红总额约占同年度A股所有上市公司分红总额的50%。据iFinD数据,上述484家央国企上市公司中,在2024年发布了现金分红预案(包括2023年度分红、2024年中期分红、季度分红或特别分红等)且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派息的公司约有373家,实际分红总额高达约1.17万亿元。而据中国证监会此前召开的2025年系统工作会议,指出2024年A股上市公司实施分红2.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也就是说,数量占比不及A股1/10的央国企上市公司,在2024年实施的现金分红总额却占了同时段A股所有上市公司分红总额的50%左右。
其次,根据iFinD数据,每经资本眼专栏记者进一步统计了上述484家央国企上市公司历年的现金分红总额,2020-2023年分别约为:0.68万亿、0.75万亿、1.11万亿、1.09万亿,也就是说,2024年央国企上市公司的分红总额1.17万亿元超过了过去年份,同样创出历史年度新高。
最后,在分红频次上,有多家央国企上市公司2024年发布了2次甚至3次分红方案。如
中国西电、
许继电气、
平高电气、
西高院等,分别发布了2023年度分红、2024中期分红和2024第三季度分红;而包括
工商银行、
中国移动、
中国交建等在内的80余家公司,分别发布了2023年度分红和2024中期分红。
多家央国企发布股东回报规划稳定分红预期,高分红比例公司不断涌现 对于现金分红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上,每经资本眼专栏记者进一步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发布股东回报规划,向市场和投资者传递稳定、持续的分红预期,成为越来越多上市公司运用现金分红工具开展市值管理的流行方法之一,央国企上市公司也不例外。
据记者梳理,上述484家央国企上市公司中,在2022年以后发布过股东回报规划且目前规划仍在执行期中的公司约有143家,占比约30%,另外还有6家公司则是发布了没有明确年份的规划或者分红管理制度。其它300余家公司或未在上述时段内发布过股东回报规划,或者发布的股东回报规划已执行完毕,暂未发布新的规划,均不在本文统计范围内。

股东回报规划是上市公司制定的利润分配计划,旨在向市场和投资者传达未来几年能够从公司的盈利和增长中获得的回报预期。其内容主要包括分红政策、分红方式、分红条件、相关决策程序等。其中,有关现金分红比例的相关条款是投资者最关心的内容。记者梳理上述143家股东回报规划文件发现,在分红比例上,上市公司的制定标准大致有两种情形:
1.分红比例为: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百分之三十。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直接使用这一分红标准,如
国投电力发布的《2024-2026年股东回报规划》;或者围绕这一标准来细化每年的分红比例,如
隆平高科发布的《2024-2026年股东回报规划》: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应不低于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10%,且公司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应当不少于最近三年公司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
2.分红比例高于上述标准,这种情形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统计口径都是以可供分配利润为基数。如
华能水电和
冠豪高新《2024-2026年股东回报规划》的分红比例都是:年均现金分红金额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50%。属于这一统计口径中分红比例较高的。
(2)统计口径存在差异,如
中科环保《2024-2028年股东回报规划》:每年度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低于当年度实现的合并报表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的60%。
中国石化《2024-2026年股东回报规划》显示: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或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下的公司股东应占利润(以二者孰低为准)的65%,都是以单年度的归母净利润为基数,这两家属于此统计口径中分红比例较高的公司。
18家公司规划高比例分红,机构这样看2025年红利资产机遇 每经资本眼专栏记者从上述143家发布股东回报规划的公司中,摘取了分红比例较高的18家公司:

上述18家公司中,截至2025年2月14日,有5家公司总市值在千亿元以上,包括
中国神华、
中国石化、
华能水电、
大秦铁路和
保利发展,其中
中国神华总市值最大,约7262亿元。公开资料显示,
中国神华是国内实力最强的煤炭、电力、运输、煤化工一体化开发企业。今年以来,多家券商相继发布研报,看好
中国神华高分红高股息的投资价值。有9家公司总市值在百亿元级别,还有4家公司在几十亿元级别,最低的是
冠豪高新,约57亿元。
股息率上,截至2025年2月14日,这18家公司中,
大秦铁路、
中国神华和
中国石化近12个月的股息率均大于5%,分别为6.79%、5.93%和5.72%。
业绩方面,以2024年三季报为准,截至2025年2月14日,18家公司每股收益均为正值,在0.5元(含)以上的共有5家,其中
中国神华每股收益最高,为2.32元。
冠豪高新最低,为0.04元。
上述18家公司中,也不乏重要指标股,以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官网公布的指数样本列表为准,
中国巨石、
保利发展、
中国石化、
华能水电等属于沪深300指数成分股;
保利发展、
中国石化同时又是上证50成分股;
中国巨石、
招商轮船等属于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
每经资本眼专栏记者梳理了上述18家公司2024年以来的股价表现情况。2024年1月2日至2025年2月14日期间,有15家公司股价均上涨,涨幅最大的是
苏美达,上涨了34.32%(前复权);跌幅最大的是
保利发展,下跌了10.22%(前复权),18家公司股价平均涨幅为8.98%。同期上证指数涨幅为12.50%,包括
中国神华、
招商轮船、
中国巨石等在内的7家公司股价涨幅均超过同期上证指数。
那么,2025年这种注重高分红的投资风格能否延续?上海岳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投资总监方俊在接受每经资本眼专栏记者采访时表示, “2024年利率不断走低,市场偏向防御,高分红股涨幅不错。2025年我们认为部分盈利能力强且利润增长稳定的高分红股,对于保险资金等大资金仍具有吸引力;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左右,而高分红股有5%左右股息率,相对存在3%左右的利差;券商自营、私募基金等绝对收益策略也有配置需求,可以与成长、科技等资产形成互补,有助于降低投资组合的波动风险。但万物皆周期,如果后续市场风险偏好大幅提升、经济回暖,市场可能会更偏向成长型等其他风格的股票。”
综上所述,不管是从2024年的分红数据,还是股东回报规划的政策安排,都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央国企上市公司在努力提升利润分配政策的透明度,对最低分红作出承诺,给投资者吃定心丸;并且高分红公司不断涌现,彰显了上市公司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以及积极回报投资者的意愿在不断增强。而这里面也不乏千亿市值的大型央国企,充分展现出龙头企业的引领风范,这些都有助于A股整体估值的提升。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在当前市场风格下,红利资产的投资价值也值得继续关注。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