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房地产企业的销售好转,同时在经过近几年的深度调整后,房地产行业的底部信号逐渐出现。
有分析认为,由于2023年7月的基数较低,预计2024年7月的销售降幅有望继续收窄。投资标的上,可关注受益于深耕高能级城市、主打改善产品的国资房企。
百强房企销售业绩有所好转 克而瑞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4389.3亿元,环比增长了36.3%,同比下降了16.7%。从企业表现来看,6月份,近六成的百强房企实现单月业绩环比增长,近三成的房企实现单月业绩同比增长。其中,中海地产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466亿元,单月销售额居百强之首,创近一年来新高。
保利发展、绿城中国、华润置地、
滨江集团、中国金茂、越秀地产、
中国铁建、保利置业等房企,均实现了单月业绩的同比提升。
从6月份来看,百强房企销售业绩环比继续回升,同比降幅正逐步收敛,自然需求底有望来临,市场将逐步回归正轨。
从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来看,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1—6月,百强房企销售总额为20834.7亿元,同比下降41.6%,降幅较上月收窄了3.8个百分点,已经连续4个月收窄。数据还显示,上半年,销售额在500亿元以上的企业数量有所减少。
具体来看,销售额在千亿元以上的房企有6家,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家,销售额均值为1330.8亿元;销售额在500亿元至1000亿元的房企4家,较去年同期减少了6家,销售额均值为577.8亿元;销售额在300亿元至500亿元的房企有6家,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0家,销售额均值为387.2亿元;销售额在100亿元至300亿元的房企有28家,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7家,销售额均值为163.2亿元。
中指研究院预计,在2024年第三季度,随着一揽子房地产政策的提振,市场活跃度将有所回升,房企的销售将有所改善。
“风险底部或已经探明”,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谢皓宇指出,尽管市场还处于调整过程当中,但与此前的调整有很大区别。从风险的角度看,当前对风险的底部已经有明确的认知,也即在收储政策背景下的金融风险出清。在调整过程当中,最大的不确定性并不是来自调整的深度,而是对调整之后会出现什么局面的担忧。一旦确保最终的局面并没有重大风险,即便仍处于调整过程中,也不会再次带来对风险的担忧。
7月份销售降幅有望继续收窄 随着核心一、二线城市纷纷取消或者放松限购,降低首付比,取消或者降低房贷利率下限,核心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的需求得到提振,带动了6月份的成交降幅收窄。
东兴证券分析师陈刚指出,由于2023年7月的基数较低,预计2024年7月房企的销售降幅有望继续收窄。
短期来看,陈刚认为,今年4月是政策和情绪的低点,当前的政策力度和行业基本面情况均较4月份有明显的改善。中长期来看,市场的复苏依赖于核心城市的率先复苏和核心城市市场的持续好转。
可以看到,2024年以来,包括4个一线城市在内的多个重点城市陆续松绑限购政策,苏州、长沙等城市此前已经全面取消限购,杭州还取消了二手房限购。成都出台了稳定房地产市场的一系列措施,深圳支持“以旧换新”。有行业人士指出,当前的政策覆盖范围及支持力度更胜以往,全国楼市仍处于筑底阶段,后续更多高能级城市或跟进优化调控政策。
就今年来看,市场预期房企全年的销售数据下滑幅度将持续收窄。平安证券分析师杨侃指出,本轮楼市成交降幅已接近海外历轮危机,也跌破了中长期中枢,预计进一步下调空间有限,但在“先量后价”的情况下,房价或尚未见底。往后看,二手房复苏或领先于新房,在土地出让下滑叠加政府收储、存量和增量双重优化背景下,深度回调的高能级城市有望率先企稳。杨侃预计,房企短期将延续业绩阵痛,仍将以稳健经营和收缩休整为主,下半年的销售和投资降幅将收窄。在中性判断下,预计全年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2.7%,投资同比下降9%。
国金证券分析师方鹏认为,今年上半年,百强房企的销售仍在深度调整中,在以销定投、量入为出的策略下,投资拿地持续收缩。在基本面持续筑底的背景下,政府收储去库存的紧迫性明显提升,需要尽快出台配套政策,形成实物增量,加快行业企稳的进程。
在投资标的上,方鹏推荐受益于深耕高能级城市、主打改善产品的国资房企,如建发国际集团、中国海外发展、
保利发展、
滨江集团等;推荐受益于政策利好不断落地,一二手房市场活跃度持续提升,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房产中介平台贝壳。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