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到2026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达到7亿吨,广州港最新消息,601228最新信息

《 广州港 601228 》

涨停原因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财务数据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广州:到2026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达到7亿吨
2024-08-06 11:43:00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近日,《建设广州国际航运枢纽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印发。《三年行动计划》从提升国际航运枢纽能级、增强港口综合服务能力等八个方面,提出了31项任务和4项保障措施。
  广州市港务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巡视员孙秀清表示,本次《三年行动计划》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提升广州国际航运枢纽能级,增强航运资源配置能力,推进临港经济区建设,发展港航新质生产力,健全重点产业链群,到2026年,力争广州港货物吞吐量达到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700万标箱,海铁联运量达到80万标箱,商品汽车吞吐量达到160万辆,港航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50亿元。
  构建现代临港产业体系培育港航经济新业态
  过去三年,广州完成航运交易额75.7亿元、交易艘数2444艘,高端航运业务加速在广州集聚,集聚了全球最大的散货运输公司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和特种船运输公司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等众多海事服务机构,为推动形成以港促产、以产强港、港产城智协同发展格局,《三年行动计划》将大力发展临港经济、构建现代临港产业体系作为重点任务来谋划。
  《三年行动计划》提出,重点发展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先进材料、现代高端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集成电路与半导体)、海洋科技、航空航天、新能源、数字经济等产业。构建以“航运物流-临港工业-现代服务-智慧科创”为核心的“港-产-城-智”临港产业体系;以港口运营、物流仓储为基础支撑,临港制造为主体,航运服务、贸易服务为配套的港航产业圈层。同时,强化临港经济区与东部中心、北部增长极等重点功能区联动发展。
  培育港航经济新业态方面,将加快培育国际集拼分拨业务,完善集拼仓储和运输网络,打造国际拼箱中心。将支持港航企业深度参与跨境电商业务,推动建设全球优品分拨中心数字服务贸易平台。将大力发展邮轮经济,推动南沙邮轮母港商业综合体布局,支持免税品经营资质落地南沙,开展免税购物,打造“城市轻商务、海街微漫游--湾区文旅休闲目的地”。将拓展低空智能航空器在港口物流领域应用。
  智慧绿色方面,拓展新一代科技技术在港口生产运营、日常管理等领域应用场景,积极推进港口与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AI)等技术融合应用。加大绿电在港航领域的规划布局力度,拓展清洁能源在港航领域消费端的应用场景,探索建设“近零碳码头”,探索开辟“零碳航线”,推进绿色低碳港区示范创建。
  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港航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过去三年,广州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13个,新增10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0个,并建成全球首个江海铁多式联运全自动化码头南沙港区四期。与此同时,广州港出海航道拓宽工程竣工投产,实现10万吨级与15万吨级集装箱船双向通航。
  为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港航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三年行动计划》称,要完成南沙港区五期工程、广州港20万吨级航道项目的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推进南沙港区国际通用码头、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总装基地配套码头、南沙港区粮食及通用码头筒仓三期、南沙国际港航中心工程建设。推进番禺龙沙二期码头等项目前期工作。谋划南沙港区六期、国际通用码头二期、南沙邮轮母港二期等远期规划项目。
  为了发挥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功能,《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携手港澳共建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加快拓展航运交易、航运指数研发等服务功能,增强航运要素资源配置能力。支持广州航运交易所开展粤港澳大湾区航运指数编研工作,积极推动航运指数期货品种研发上市进程,持续发布珠江航运运价指数。
  据2023年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货运港口绩效指数”,广州港在全球货物吞吐量前十港口中位列第三。截至2023年底,广州国际友好港达55个,居全国第一。《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未来积极开拓外贸班轮航线,扩大出口“湾区一港通”覆盖范围,将覆盖范围拓展至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等广东省更多支线码头,积极拓展进口“湾区一港通”。广州将持续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完善,推动与港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交流合作。完善“一单制”“一箱制”服务规范,推进大湾区货运“一单制”应用试点。(何治民)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广州:到2026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达到7亿吨,广州港最新消息,601228最新信息

sitemap.xml sitemap2.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