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中社李宙 /文 9月25日,一封《是谁把易方达香港带入火坑的?》的举报信突然在坊间流传。该文指控易方达资产管理(香港)公司(下称“易方达香港”)“存在多项违反基金行业从业准则的行为及丑闻”,主要内容有五:
第一,易方达香港协助
上海银行隐瞒其投资的境外重大亏损;
第二,易方达香港向客户提供高档宴请及奢华礼物,违反廉洁纪律;
第三,易方达香港漠视香港法律法规,胡乱修改香港公募基金估值,严重损害基金持有人利益;
第四,易方达香港自有资金违规操作,利益输送,缺乏从业道德;
第五,易方达香港非法卖空香港上市股票,违反市场廉洁稳健。
![](/web/img.php?http://np-newspic.dfcfw.com/download/D25212677137476307179_w1222h196.jpg)
就上述第一条而言,发出该封举报信的Vp Valuepartner表示,
上海银行通过两个专户(2号及8号专户)投资了易方达香港管理的两只香港公募基金,包括易方达(香港)精选债券基金(
上海银行投资金额约70亿元人民币)及易方达(香港)亚洲高收益债券基金(
上海银行投资金额约30亿元人民币)。据称,该两个专户间接持有这两个公募基金70%左右的总份额。
按照举报信的表述,2021年及2022年,由于踩雷境外美元债,上述两只公募基金出现重大亏损。为了隐藏重大亏损的真相,
上海银行及易方达香港“联手利用严重误导性的专户月度报表进行重大违规的操作安排”。而且,为了让
上海银行负责的员工能够向其高管交代这两个专户的业绩表现,“易方达香港更进行了一场故弄玄虚的基金份额分红修订”。
不过,《财中社》初步梳理相关资料时发现,上述指控至少存在两处疑点:
其一,按照举报信的表述,易方达香港及
上海银行联手通过上述两种手段隐藏了重大亏损的真相,“尤其易方达(香港)亚洲高收益债券基金,2022年该基金下跌了20%”。
问题是,无论是在大陆还是香港,公募基金都有强制性信披要求。以易方达(香港)亚洲高收益债券基金为例,其母基金易方达 (香港) 全球高收益债券基金即有披露相关业绩数据,比如,通过下面的年度表现表,投资者可以看到其在2022年的回报率是-19.7%,与举报信中提到的“2022年该基金下跌了20%”吻合。既然有披露业绩数据,又何必通过上述两种手段造假,以隐藏真相?造假的必要性何在?这是第一处疑点。
![](/web/img.php?http://np-newspic.dfcfw.com/download/D25395782034782607233_w931h419.jpg)
其二,即便
上海银行是一个大客户,易方达香港到底有没有必要为其造假?而且是在香港?为了管理费(按照100亿计算[X类单位],每年管理费应为2500万元,见下图),有必要承担那么大的法律风险(败诉损失以亿计,外加牢饭)?
![](/web/img.php?http://np-newspic.dfcfw.com/download/D25206341659960620030_w589h165.jpg)
正如基金圈儿业内人士伍利曼在一篇文章中所说:“‘高收益’主题,必然是伴随‘高风险’。总觉得易方达没必要为了掩盖负收益而做假。因为‘高收益’债基的投资者,尤其机构投资者,应该对‘高风险’有充足的心理准备才是。”
![](/web/img.php?http://np-newspic.dfcfw.com/download/D25665355664941999753_w677h134.jpg)
比如,易方达 (香港) 全球高收益债券基金的《产品资料概要》明确写道:子基金最多可将100%的资产投资于高收益债务证券,该等证券为低于投资级别或无评级的债务证券。相对于评级较高及收益较低的证券,该等证券一般将被视为具较高程度的一般市场风险、本金和利息损失风险、交易对手方风险、信贷风险、波动性风险及流动性风险。
根据易方达 (香港) 全球高收益债券基金发布的数据,该只基金有近80%的资产投向了信用等级BB+及以下的债券。
![](/web/img.php?http://np-newspic.dfcfw.com/download/D24701346289493041175_w648h248.jpg)
![](/web/img.php?http://np-newspic.dfcfw.com/download/D24833338406785835545_w956h408.jpg)
对于上述指控,易方达香港官网同日发布的一份《声明》直指“不实及恶意”。《声明》如下:
市场上出现一些有关本公司的不实及恶意指控,我们对此高度关注,公司第一时间启动内审程序,并聘请外部香港律师事务所就相关事项开展了独立调查。
本公司始终坚持合规经营、诚信为本的原则。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监管要求,确保各项业务运作的合规性。目前,公司各项业务运营正常,我们将继续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我们尊重并欢迎社会各界的监督,并将持续优化内控管理。但对于任何恶意诽谤或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我们一直致力于保护投资者及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感谢社会各界长期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web/img.php?http://np-newspic.dfcfw.com/download/D25235747371676230306_w1234h324.jpg)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读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