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发展日渐完善 多家上市公司积极助力,广汽集团最新消息,601238最新信息

《 广汽集团 601238 》

涨停原因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财务数据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发展日渐完善 多家上市公司积极助力
2025-02-10 11:37:00
本报记者李雯珊
  近日,国际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在最新发布的《The Humanoid 100:Mapping the Humanoid Robot Value Chain》(人形机器人100:绘制人形机器人价值链图谱)报告中,罗列了全球人形机器人百强股票名单,认为这些公司有望在人形机器人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摩根士丹利在报告中表示,我们的研究表明,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取得的进展仍然最令人瞩目,初创企业将受益于成熟的供应链、本地应用机会和政策的大力支持。
  供应链发展日渐成熟
  人形机器人是一种仿生机器人,指形状及尺寸与人体相似,能够模仿人类运动、表情、互动及动作的机器人,具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和决策能力。市场普遍认为,人形机器人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根据《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到2029年,我国市场规模有望扩大至750亿元;到2035年这一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至3000亿元,2025年至2035年复合增速达53.15%。
  摩根士丹利将人形机器人百强名单分为三大模块:大脑(基础模型、数据科学和分析、模拟和视觉软件、视觉和计算芯片、存储芯片、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身体(驱动器及驱动器零部件、传感器、电池、模拟芯片、身体/线控/散热、多样化自动化),集成。摩根士丹利在报告中表示,已确切参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公司中,有73%来自亚洲,且过半来自中国;同时,有77%的集成商来自亚洲,且中国公司同样占据半壁江山。
  “从供需关系来看,我国在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具有巨大优势。我国在人形机器人的零部件产业链供给日渐成熟,特别是在车端与机器人端零部件共同性较高的前提下,叠加大厂入局,加上技术迭代、政策催化的加持,形成了较为全方位的供应链;在需求方面,无论是在B端制造还是C端使用,都有广阔的市场空间,2025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与当年新能源汽车相比,机器人产业链的广度和深度可能更为丰富和庞杂。”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开报告中认为,从成本结构占比来看,电机、传感器、减速器、丝杠是成本占比较大的核心零部件。根据觅途咨询《2024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白皮书》数据,丝杆、无框力矩电机、减速器、力传感器、空心杯电机、轴承在人形机器人价值占比分别为19%、16%、13%、11%、8%、5.5%。
  上市公司紧抓行业发展机遇
  为了更好地抓住国内机器人蓬勃发展的机遇,不少上市公司都积极参与到产业链的建设当中。
  以人形机器人“大脑”模块为例,百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9888.HK)、北京地平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地平线机器人”,09660.HK)等就有参与其中。据了解,地平线机器人业务名为“地瓜”,面向非汽车的业务(机器人)提供计算方案。“不是做机器人,我们是做机器人的芯片、操作系统、计算平台的。”地平线机器人CEO余凯日前对外表示。
  “身体”模块则是比较重要的零部件产业链领域,例如驱动器、减速器、电池、轴承等。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有约30家上市公司涉及该产业链的业务。
  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017.SH)专注于精密传动领域,涉足光、机、电、液等技术在精密传动领域的相关应用,在精密旋转传动中重点布局了谐波减速器相关技术和产品。该公司董秘办相关人士日前对外表示,将不断提升自身在精密传动装置领域的技术实力和产品竞争力,积极探索与行业内优秀企业的合作机会,共同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在电池板块,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时代”,300750.SZ)、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300014.SZ)都有相继涉足机器人电池业务。宁德时代更是通过自主研发与对外合作的方式加速研发多样化智能机器人,更好地拥抱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在应用端领域,也就是“集成”部分。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集团”,601238.SH)、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9880.HK)、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002594.SZ)、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09868.HK)等都有相继深入布局机器人业务,形成了应用产品。
  广汽集团早前推出了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广汽集团机器人研发团队负责人张爱民向记者表示,广汽集团计划2025年实现自研零部件批量生产,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并率先在广汽传祺、埃安等主机厂车间生产线和产业园区开展整机示范应用;2026年实现整机小批量生产,并逐步扩展至大规模量产。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发展日渐完善 多家上市公司积极助力,广汽集团最新消息,601238最新信息

sitemap.xml sitemap2.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