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机构扎堆调研上市银行 净息差、信贷投放与资产质量成焦点,兴业证券最新消息,601377最新信息

《 兴业证券 601377 》

涨停原因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财务数据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百家机构扎堆调研上市银行 净息差、信贷投放与资产质量成焦点
2025-02-09 22:38:00
2025年开年以来,上市银行受到机构投资者的关注。《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5年开年至今,数十家上市银行合计接待了上百家投行机构的调研,其中城商行和农商行获得机构走访关注的数量最多。例如1月15日青农商行(002958.SZ)接待11家机构调研;1月10日,16家机构到沪农商行(601825.SH)调研。
  梳理机构调研上市银行关注的问题可知,信贷投放方向及资产质量预期是机构投资者重点关注的内容;此外,存款付息率改善措施也被机构投资者多次提及。
  对于机构密集调研上市银行,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长汉对记者表示,机构投资者调研频次直观反映了市场对上市银行的关注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上市银行潜在价值挖掘方向。
  净息差水平受关注
  2025年机构投资者密集造访上市银行,从调研参与的机构来看,银行单次普遍接待多家投资机构,其中兴业证券、嘉实基金参与调研的频率较高。
  从调研走访的银行分布来看,长三角地区及山东省的区域银行获得调研的数量最多。
  从调研的银行类型来看,机构调研主要围绕区域银行展开。此前机构投资者调研走访区域银行的频率高于大型国有行。杨长汉对记者表示,区域银行灵活性较强、经营管理精细化程度较高、市场化程度较高、总资产增长和总市值成长具有较大想象空间,成长性相对较好,尤其是经济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大的区域上市银行,能够实现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
  从调研关注的话题来看,机构在关注到存款付息率、资产质量以及信贷投放方向等共性话题之外,针对不同的银行也关注一些个性化的问题,如机构关注紫金银行(601860.SH)目前可转债转股的进展;机构还关注青农商行的对公客群的打法以及沪农商行后续的分红情况等内容。
  此外,如何控制负债成本是被机构投资者问及较多的内容之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3%,环比下降0.01个百分点。
  从具体银行机构来看,2024年银行净息差普遍呈现同比下降态势,2025年净息差预计仍存在下行压力,多家银行表态将优化存款期限结构以改善付息成本。
  青农商行表示,截至2024年年末,该行定期存款占比较上季提高0.4个百分点,较年初提高1.37个百分点。“自2024年以来,我行以‘次高成本存款代替高成本存款’为目标,推出拳头产品,配套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和营销指引,通过优化存款定价策略,引导中长期定期存款向一年期存款转移,逐步压降中长期存款占比,持续优化存款期限结构。”
  上海银行(601229.SH)表示,将加强存款定价和期限管理,积极拓展低成本存款,推动长期限存款向中短期转化,同时持续增强对市场利率的前瞻性研判,合理安排主动负债吸纳产品、节奏和期限安排。预计2025年整体负债端成本改善幅度有所扩大。
  实际上,银行机构的存款结构的调整是一个持续过程,近两年银行持续调整存款结构,增加低成本存款占比,应对息差压力。
  对于目前银行业机构的息差调整情况,以及2025年的息差变化预期,杨长汉告诉记者,2025年货币政策基调是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择机降准降息。“虽然银行业利率下降幅度、息差下降幅度可能逐步缩小,但银行业经营整体依然处于低利率、低息差环境。应对利率和息差下行压力,银行负债端需要降低负债成本、优化负债结构。资产端要加强信贷和投资管理、稳定贷款利息收益和投资收益水平、控制信用风险。经营管理上要加强精益化管理、降本增效。”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从银行业2024年前三季度表现来看,银行稳定的利润增速来源于较快的扩表速度、其他非息收入高增长以及少提拨备这三大因素贡献,而息差收窄、手续费收入下滑和业务成本相对刚性成为主要的拖累因素。
  紫金银行回应投资者调研时提到的“如何展望后续净息差走势”的问题时表示,受存量房贷利率调整以及降息降准预期等因素影响,净息差预计仍存在下行压力。
  在调整存款结构之外,部分银行提到会通过降本增效、增厚金融资产投资收益等方式来提升利润。紫金银行表示,持续推动降本增效工作,拓展中间业务和轻资产业务规模。
  瑞丰银行(601528.SH)表示,将进一步加大息差管控力度,通过调整资产负债两端的期限结构、优化定价的精细化管理、加强主动负债管理、统筹流动性管理、提升资金业务运作效率、配套相关专项考核等手段强化息差管控能力。
  资产质量平稳
  在调研中,多家银行也透露了2025年的信贷投放目标及规划,在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发力点各有侧重。
  从投向领域来看,多家银行选择聚焦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上海银行透露,该行正在积极对接各级政府机构、各类重点园区、各级协会商会,获取重大项目信息,摸排客户需求,推进项目落地,目前资产项目储备充足,其中约六成项目涉及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
  部分银行则立足自身特色和区域经济开展信贷投放工作。紫金银行表示,零售业务围绕“做小做散”,服务辖区内广大客户,做好信贷资金投放。公司业务重点围绕涉农小微、科创、先进制造、绿色金融等领域开展储备。宁波银行(002142.SZ)表示,该行紧紧围绕经营区域内客户金融服务需求,贷款投向以先进制造业、民营小微、进出口企业为重点,持续为广大实体企业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资产质量是机构调研重点关注的另一方向。齐鲁银行(601665.SH)表示,该行主要资产质量指标连续多年逐季改善。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预警管理机制,加强重点领域和潜在风险管理,推动金融科技建设,不断提升智能风控水平,预计全年资产质量延续向好趋势。青岛银行(002948.SZ)表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该行不良贷款率1.17%,比2023年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45.71%,比2023年年末提高19.75个百分点;下一阶段,该行将推动信用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加强授信后管理及风险监测体系建设,预计资产质量将保持稳健趋势。
  对于2025年资产质量趋势的展望,多家银行预计将保持平稳向好趋势。部分已披露2024年业绩快报的上市银行不良率较年初持平,部分银行出现下降。截至2024年年末,中信银行(601998.SH)、浦发银行(600000.SH)的不良贷款率较2024年年初分别下降0.02个百分点、0.12个百分点至1.16%、1.36%。招商银行(600036.SH)、兴业银行(601166.SH)、长沙银行(601577.SH)的不良贷款率均较2024年年初持平,分别为0.95%、1.07%、1.15%。
  影响2025年银行业资产质量变化的原因可能会有哪些?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副总裁、高级信用评级主任诸蜀宁对记者表示:“银行不同信贷业务板块的资产质量有不同变化。小微业务板块来看,在过去几年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宽松,相应的银行业资产质量整体并未有太大的起伏,自2024年以来再融资政策优化,并趋严趋紧,可能会对未来小微企业板块的资产质量有所影响;在房地产相关业务板块中,随着房地产政策与化债的支持政策出台,将对未来银行业资产质量有稳定作用。”
  杨长汉指出:“影响银行业资产质量的原因可能会有很多,值得重点关注的包括国际经济的不确定性依然很大,国际贸易摩擦影响外贸预期,国内房地产行业处于止跌企稳走势,产业发展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周期,部分企业经营面临较大压力和困难,国内市场需求不足、投资动力有待增强等方面。银行需要把握宏观政策机遇,资产存量管理要着力化解风险、优化资产结构,资产增量管理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百家机构扎堆调研上市银行 净息差、信贷投放与资产质量成焦点,兴业证券最新消息,601377最新信息

sitemap.xml sitemap2.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