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实向新”提质量 链主助力打开产业链公司价值提升空间,中国中铁最新消息,601390最新信息

《 中国中铁 601390 》

涨停原因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财务数据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向实向新”提质量 链主助力打开产业链公司价值提升空间
2025-02-06 22:02:00
伴随上市公司2024年度业绩预告陆续发布,一批市值500亿元以上的行业头部公司展示出稳健的经营实力。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多家链主企业更是以扎实的业绩、向新奔赴的决心、产业整合的魄力,引领着上市公司“向实向新”的主方向,凸显出了其作为“链主”的强大引领力、影响力和价值力。
  夯实业绩充当投资者信心的“稳定器”
  从业绩预告来看,沪市链主企业有力地保证了上市公司整体业绩的“暖意”。数据显示,截至2月5日,沪市市值500亿元以上的公司中,有52家发布了业绩预告,其中预告增长或者扭亏达38家,占比超七成。35家公司预告净利润下限超10亿元,集中在煤炭、航运、公用事业、有色金属等行业。赛力斯华能水电等14家公司预告净利润下限在50亿元以上,其中中国铝业等11家公司预告净利润增长的同时,预测净利润下限超百亿元。
  记者发现,多个行业市值在500亿元以上的头部公司2024年成绩单可圈可点。
  华勤技术预计营业收入1090亿元到1100亿元,同比增长27.8%到29%;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8.5亿元到29亿元,同比增长5.3%到7.1%。公司称,随着算力需求的增长、生成式AI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场景的拓展,整体行业景气度继续回升,对公司经营产生正面影响。
  中国电建2024年经营数据显示,公司全年新签项目数量合计9248个,涉及新签合同金额1.27万亿,同比增长11.19%。中国交建最新披露的经营信息显示,2024年公司新签合同额为1.88万亿元,同比增长7.3%。
  同时,这批链主企业对于2025年的行业判断释放了积极的信号,给行业和市场注入信心。中国交建表示:“公司相信2025年的订单总体规模上应该会有增加,且订单质量可能会更好。”
  有分析人士表示,头部公司中的链主企业广泛分布于多个行业,它们处于产业链的核心位置与关键环节,在技术和市场两方面都处于领军地位,最能感知行业变化以及应对复杂外部环境,成为保障上市公司整体业绩的“基本盘”,这种行业定力、影响力和感知力成为投资者信心的“稳定器”,也为其估值提供了坚实基础。
  向新奔赴铸造高质量发展“助推器”
  在DeepSeek热潮席卷全球之际,2月5日,中国联通透露,联通云已上架DeepSeek-R1系列模型;同日,移动云宣布全面上线DeepSeek,实现全版本覆盖、全尺寸适配、全功能畅用。从两家公司的布局动作可以看出,头部公司或链主企业把脉产业趋势和方向的敏锐度。
  而链主企业敏锐的感知力往往对行业发展具有前瞻的引领力,其“尝新”的勇气和“创新”的能力也在持续赋能产业发展和公司价值提升。数据显示,沪市市值500亿元以上130家实体类企业2024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合计523亿元,同比增加6.7%,占整体研发费用比重超46%。上述研发投入主要分布在电子、生物医药、建筑等领域,中国交建中国中铁晶科能源等公司位居前列。
  业内人士指出,链主型上市公司不仅能够推动自身技术创新,同时还能将创新动力传导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提升产业链价值。
  在创新药领域,百济神州、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等链主企业在研发、产业上下游方面的投资和合作,都在推动着科研院所和高校成果转化,以期最大化实现源头创新的价值。尤其在重磅创新药物单品的探索方面,链主企业始终保持引领作用。
  以百济神州为例,公司2024年10月初宣布,其PD-1抗癌药物Tevimbra(替雷利珠单抗)在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六个多月后,终于在美国正式上市,这无疑为更多本土创新药企的“出海”之路增添了信心。
  记者发现,不少链主企业还通过产品迭代、创设新场景,以及借助品牌力量引领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例如,针对AI时代对图像传感器的需求,韦尔股份持续进行研发投入,旨在推出性能更优秀的尖端产品;在家电行业呈现出智能化、套系化、场景化、高端化的发展趋势下,海尔智家一直在探索基于语音场景、AI视觉、感知类的主动服务。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相关产业及监管政策不断引导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以链主企业为主的上市公司有望在加大创新投入,强化社会责任履行,深化产业整合布局等方面展现出更大作为。通过持续向实向新发展,一批沪市头部公司价值也将进一步得到释放。
  产业整合打开公司价值重塑空间
  2月6日,国泰君安换股吸收合并海通证券的重组迎来重要进展,海通证券自2月6日起停牌直至摘牌,也意味着这场备受关注的头部券商重组进入关键环节。此外,多家沪市头部公司的重组进展也有序推进,赛力斯更新了修订后的重组报告书,继续推进发行股份购买龙盛新能源100%股权事宜;同期,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的重组“进度条”也到了披露重组报告书的节点。
  2025年,链主企业的并购重组依然是最大看点之一。凭借对产业的掌握力和引领力,链主企业成为当下产业整合的“主力部队”,吸收合并、股权收购、股权转让等方式层出不穷,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和优势领域。尤其是随着新“国九条”“并购六条”等政策出台,进一步加大了对产业并购和科技创新企业并购重组的支持力度,A股并购重组进入新一轮活跃周期。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以横向或垂直整合为目的的产业并购成为主流,整合带来的产业升级和效率提升预期将会带来估值溢价,一批产业链头部公司有望拥有更多估值重塑的机会。
  向IPO撤单公司抛出“橄榄枝”是当下链主企业的一大选择。例如,2024年12月,兆易创新披露,公司与石溪资本、合肥国投、合肥产投共同现金收购苏州赛芯70%股权的交易已完成过户。该交易最早于2024年11月6日披露,交易完成后,兆易创新成为苏州赛芯的控股股东,苏州赛芯主要产品包括锂电池保护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等,因标的公司与兆易创新在代工、客户有一定重合度,收购后公司产品矩阵将进一步完善。据悉,苏州赛芯曾在2022年申报IPO。
  分析人士指出,有过IPO申报经历的企业已经建立了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而拥有产业整合和协同能力的链主企业对业内公司并购,不仅有助于原有股东实现退出,还能够避免恶性的市场竞争,实现资源集中和产业链、技术、人才的整合。
  从交易模式来看,控制权变更先行也是常见做法。一批央国企等链主企业基于国资专业化整合要求,频频出手,相关资本运作均围绕企业核心业务和战略发展方向开展,通过专业化整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2024年,就先后有华润集团入主芯片封测企业长电科技中国稀土“收编”广晟有色华润三九控股中医药企业天士力、中电信量子集团通过定增“接盘”国盾量子等案例。而大链主培育更多细分赛道或者区域产业链主的预期,则让相关头部公司的定位逐步清晰,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价值重塑。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向实向新”提质量 链主助力打开产业链公司价值提升空间,中国中铁最新消息,601390最新信息

sitemap.xml sitemap2.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