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中社2月6日电东吴证券发表机械设备行业研报称,2025年央视春晚舞台上,宇树
机器人参演节目《秧BOT》,在节目中展现出较高的硬件成熟度和运控协调性。宇树
机器人的高协调性得益于:①搭载3D激光雷达,应用全自动定位与导航技术确保定位准确;②采用先进的组网方案与算法模型,保证
机器人步伐稳健动作稳定;③全身舞蹈动作基于强化学习模型展开,成熟的硬件关节确保力矩输出稳定。
美国东部时间2025年1月29日,特斯拉召开2024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会议中马斯克表示,2025年特斯拉将实现千台级别的Optimus量产目标,并率先在特斯拉汽车工厂内部闭环使用。目前Optimus的量产设计暂未完全定型,真正的量产二代版本将于2026年推出,并预计于2026年下半年开始向特斯拉以外的公司交付Optimus。特斯拉目前正在设计的产线目标实现月产1000台Optimus,预计2026年年中有望设计产线实现月产10000台Optimus。通过提高量产规模,Optimus成本有望逐步下降,当年产量达100万台时,Optimus生产成本有望降低至2万美元。
2025年1月20日,深度求索(DeepSeek)正式发布DeepSeek-R1模型,同步开源模型权重。成本方面,DeepSeek-R1模型的API调用费用为16元/百万tokens,而GPT-O1的API调用费用为60美元/百万tokens,较低的API调用费用侧面反映出DeeoSeek-R1模型的训练费用要低于OpenAI-o1模型。性能方面,DeepSeek-R1模型大规模使用了强化学习技术,在仅有极少标注数据的情况下,极大提升了模型推理能力,在数学、代码、自然语言推理等任务上,性能比肩OpenAI -o1正式版。综合考虑成本与性能表现,DeepSeek-R1模型的性价比优于OpenAI-o1模型。
当地时间2025年2月4日,Figure
机器人创始人Brett Adcock宣布终止与OpenAI的合作关系,并表示Figure在全自主研发的、完全端到端
机器人AI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未来30天内,公司将向外界展示“人形
机器人上从未见过的东西”。Brett Adcock早期在接受Techcrunch采访时表示要在现实世界中解决具身智能问题,必须垂直整合
机器人AI模型,而非依靠外包。
人形
机器人要实现多场景的商业化应用落地,仍需解决智能化的应用问题,AI入局将助推人形
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加速。DeepSeek-R1模型的推出证实了AI在成本端与性能端都在快速迭代,Figure与OpenAI结束合作证明
机器人本体公司未来有望垂直整合具身智能产业链。人形
机器人作为AI的最佳载体,有望伴随AI技术的进步充分受益,不断加速产业化进程。
(文章来源:财中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