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玉龙县地处金沙江流域,跨横断山脉和滇西北高原,生态环境优越,立体气候明显,是最早获得“云药之乡”的认定县之一。作为滇西北高山药材基地,玉龙县种植的云木香、滇重楼已通过国家GAP认证,并获得
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
目前,玉龙县九成以上乡镇都种植了中药材,稳步走出了一条高原特色产业发展之路。沪滇协作持续扶持玉龙县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在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上下功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品牌影响力提升县域竞争力。
下沉式收购,给道地药材找到“好婆家”
只有种源好,药材才会好。鲁甸乡作为玉龙县中药材种植相对集中的乡镇之一,一直致力于中药材产业的转型升级,以道地中药材为核心,全力打造“全市最具特色的生态产业示范基地”。通过不断扩大种植规模、优化产品品质,持续强化“云药之乡”的品牌影响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目前,全乡种植有木香、秦艽、重楼、珠子参、桔梗等50余种中药材,截至2024年,全乡中药材种植面积将达到6.2万亩,产值有望突破7.5亿元,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
群众有盼头,产业有奔头。短短几年里,玉龙县鲁甸乡中药材种植户和福星将中药材种植规模从十几亩扩大到了近三百亩。“产量扩大了,但我一点都不愁卖!”他说,“原先只能等着个体老板来家里收,现在只要药材成熟了烤干拉到基地就有收益,价格比以前更稳定。”
和福星口中的基地其实就是沪滇资金投入建设的药材收购和生鲜初加工车间。原先药农群众“种药怕老天变,卖药怕市场变”,种植积极性不高。为了改变这样的困局,援滇干部会同中药材专家深入农户和走进市场开展调研,提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药材种植实际,加快药材就近收购和生鲜初加工”的工作对策。依托沪滇协作的帮助,玉龙县在太安乡、鲁甸乡、塔城乡等重点中药材种植集散地区,以
云南白药、华利药业等企业为支撑,建设了药材收购和生鲜初加工车间。
这一举措不仅为广大种药群众提供了便捷的销售渠道和合理稳定的收入来源,更为地区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提振了信心、强化了保障,助力群众解决了卖药难题。“我们希望农民既能丰产,更能丰收。” 玉龙县委常委、副县长,上海援滇干部金宗礼诉说着心愿。
园区共建,助力提升医药产值
重楼、木香、当归、红花、黄草乌……走进
云南白药丽江生态科技产业园,品种繁多的中药材长势喜人,散发出阵阵清香。一辆辆满载中药材的大货车穿梭不息,工人们正忙着装货卸货,整个园区充斥着丰收的喜悦。
产业园位于海拔2670米的太安乡,距离丽江主城区20多公里,总面积1800多亩,能够远眺玉龙雪山,近看拉市海,周边农民群众可在园区就近务工。园区涵盖了多种道地药材品种,如重楼、当归、茯苓、木香等。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与当地农户合作,采取订单种植、保价收购的方式,确保药材的品质和产量。
阳光下,崭新的厂房外“沪滇情深上海援建”八个红字格外耀眼,生动诠释着两地深度合作的紧密联系。沪滇两地干部始终将推动玉龙医药产业发展视为工作重点,策划并推动了涵盖12个中药材板块的沪滇协作项目,帮助玉龙县建成一批中药材的种植基地、加工厂房、仓储库房和产业道路等,不仅有效助推了玉龙生物医药产业的整体发展,更为26个村集体的2.9万名群众脱贫,实现增收2.9亿元。
据玉龙县太安乡党委书记和晓东介绍,
云南白药还向农户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培训等支持,帮助他们提高种植水平,增强“造血”能力。同时,基地内完备的中药材加工厂和仓储物流设施,使得当地中药材能够就地加工、储存和运输,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总之,该产业园的建成带动了玉龙县中药材产业组织化水平,初步形成了集中药材种植、种苗研发繁育、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互联网销售、创新创业等融合发展的产业链。
在金宗礼看来,农民做好种植工作,而政府和企业要保证两头工作,即育种和加工销售环节,这样才能助推玉龙县药材产业。和晓东也深刻地感受到该产业园区的建成给太安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他说:“产业园区建到家门口,带动了当地1200多名村民就近就地就业,让中药材从原先的田间粗加工向工厂车间精加工转变,大大提升了药材的附加值,村集体经济也有了每年105万元的收入,着实提升了太安乡的整体幸福指数。”
产业进步了,自然也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工作,太安乡大学生、
云南白药集团员工和丽春回乡工作3年了,她目睹了
云南白药丽江生态科技产业园的发展变化,也真切地感受到家乡群众工作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目前,玉龙县以“一园三片区”规划为引领,以
云南白药等5家骨干企业为支撑的医药产业园区总体布局正在形成。
数智赋能,构筑中草药生态圈
云南白药集团自2017年入驻丽江以来,在引领中药材产业发展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云南白药集团丽江公司董事长赵勇认为,长期制约丽江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主要在于中药材品质不均、缺乏溯源、数据不通等,要突破瓶颈,数字赋能和科技赋能是关键。
作为沪滇协作的样板,
云南白药充分发挥自身品牌、技术、人才和管理上的优势,以工业化、数字化思维赋能传统中药产业发展,大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
2022年,两地党委、政府提出共建玉龙县生物医药产业园的思路,并签订了框架协议,沪滇两地龙头药企强化企业间东西部协作,在
云南白药参股
上海医药18%股份的同时,
上海医药与玉龙国投(占32%)合作成立上药控股丽江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设面积2000平米的仓库和冷库,经营包括中药饮片在内的1万多个品规,业务覆盖丽江一区四县和整个迪庆州。
2023年11月,由玉龙县和
云南白药共建的“丽江数字中药材产业平台”发布,该平台是集药材种源繁育、种植、工业生产、科普观光及康养体验等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大健康服务体系,致力于向企业客户供应持续稳定、 质量成本可控的原料药材,向种植户开放技术和市场资源,向消费者提供优质健康产品和服务,带动全链条上下游协同发展,打造开放共享、互利共赢的中药生态圈。
在平台基础上,
云南白药集团整合优质中药材资源,以企业的先进技术赋能产品,打造提升丽江中药材品牌,逐步把平台建成滇西北的一个药材交易中心,同步建成种源、种苗交易中心。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3月云南省首批通过中药材GAP基地评价的5家企业13个基地中,
云南白药集团太安生物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滇重楼、云当归基地荣列其中。丽江数字中药材产业平台的建成,实现了中药材单一品种到多品种加工的转变。
通过种植、加工、平台筛选等各环节发力后,丽江的中药材将会在品质、销路等方面打开
新天地。谈到未来,赵勇表示:“下一步,将紧紧围绕高原生物食品板块和农业、旅游、科普观光体验模式将
云南白药丽江生态科技产业园做精、做细、做实。在现有基础上,通过产业引领、科技创新、平台基础、产业模式,把
云南白药丽江生态科技产业园建设成为集中药材种植,集散地加工、高原生物能量食品加工、旅游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科普观光、康体、健康为核心的一、二、三产融通共生的综合型企业。”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