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CTO吴会肖:真正的智能车应该无缝集成所有场景,长城汽车最新消息,601633最新信息

《 长城汽车 601633 》

涨停原因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财务数据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长城汽车CTO吴会肖:真正的智能车应该无缝集成所有场景
2025-02-09 22:13:00


  “AI带来了革命性的效率提升,正重构所有行业,长城汽车全面拥抱‘AI文明’时代,正在成为一家全球化的AI科技公司。”
  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走进长城汽车,与长城汽车CTO(首席技术官)吴会肖深度交流。交流中,吴会肖分享了长城汽车技术战略目标,在智能化方面的进展,以及对端到端、大模型、AI智能体等热点技术的看法。
  记者了解到,为实现这一目标,长城汽车每年投入超百亿元研发经费,预计到2025年累积投入过千亿元。
  有“技术铁娘子”之称的吴会肖自2005年加入长城汽车已工作了整20年,20年间,吴会肖做过内外饰开发、供应商质量管理、市场研究、产品企划、商品战略、智能化等工作。2024年,吴会肖从幕后走向前台,成为执掌15000多人团队的、长城汽车技术中心最高负责人。
  不惧挑战的“技术铁娘子”
  “过去20年间,非常幸运在不同岗位工作。深刻地理解了汽车产业的复杂性,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变化。回顾过去每次岗位变动,我总是很高兴可以从事一个新的领域。当然,进入新领域确实有很多挑战,但我心里的信念就是‘和团队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采访开始,吴会肖就坦言自己进入新工作领域时的心态。
  这种不惧挑战的心态帮助吴会肖克服了一个个困难。2024年,在吴会肖及团队的努力下,搭载长城汽车最新智能驾驶技术的全新蓝山车型在重庆、成都、保定、深圳成功进行全程NOA(Navigation on Autopilot,智慧导航辅助驾驶系统)直播测试。2024年11月,基于超900万公里的实车测试、超5000万公里的仿真测试和多次迭代,长城汽车全场景NOA实现全国“开城”。
  实际上,这位长城汽车“技术铁娘子”接手智能化工作刚3年有余。2021年,魏牌搭载的新一代座舱系统出现了黑屏、卡顿等车企都曾出现过的问题,那时吴会肖“临危受命”接手开发Coffee OS 3。这一长城汽车全栈自研的第三代智慧空间系统在2024年6月发布后斩获好评无数。
  解决完“智舱”问题,接着就智驾“进城”课题。据吴会肖透露,长城汽车几场智驾直播背后,她和团队“通宵达旦”忙了4个半月,搞定整套智驾方案。“这个时间其实非常紧张,考虑到我们要把硬件集成到新车上,因此需要先把样车做出来,然后采集数据,实现数据闭环,接着再完成算法架构的重新调整。”
  当被问及长城汽车NOA“进城”速度落后小鹏、华为问界、理想等车企时,吴会肖告诉记者:“技术变革期,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积累,到一个点上才能真正突破。我们对外说得少,可能跟产品落地晚有关系,长城汽车投入多,一投就是整个产业链。”
  记者从吴会肖处了解到,长城汽车内部产品交付需要经过质量部门“严格审查”。“上市之前,质量部门则深度介入,他们出人,随机选城市、路线,包括高速、城市等路况,然后把市面上有NOA功能的车型都聚集在一起,升级到最新版本去做比对确认。”
  另有长城汽车高层分享:“长城汽车不仅关注技术的落地,更重视用户的接受程度与实际反馈,以此确保每一步走得稳健扎实。”
  吴会肖告诉记者,下一阶段,长城汽车将继续在智能驾驶方面发力,并基于同一套成本体系和算法模型,开发智驾,既要提升性能和功能,又要降低成本,并把这些技术落地到哈弗、坦克、欧拉、魏牌、长城汽车炮等品牌车型上。
  从软件到AI定义汽车
  “AI将在智能驾驶从L2+级向L5级进阶中发挥关键作用”成为行业共识,因此有车企喊出“All in AI”。长城汽车也正在积极地拥抱AI技术。
  “AI大模型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汽车行业拐点,汽车行业由软件定义汽车进入‘AI定义汽车’。”吴会肖称。记者了解到,长城汽车基于数据、算力、算法三个方面,形成了自己的AI能力底座。
  数据方面,长城汽车搭建了完整的数据闭环和数据处理体系,围绕数据开发平台、数据标注平台,形成将“数据”转化为“知识”的技术链路;算法层面,以长城汽车自有算法能力为基础,形成了以语音算法、视觉算法、推荐算法以及AI大模型为核心的AI技术底座;算力层面,长城汽车建立了超算中心,以支撑AI技术的持续开发。
  吴会肖介绍,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智能驾驶和智慧空间的AI范式日渐趋同。因此,长城汽车提出了关于AI发展的新思路,即空间语言智能体大模型ASL(Agent of Space & Language)。
  据悉,在ASL阶段,车辆可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处理和智能决策,能真正独立根据目的地特点、乘客的需求和偏好,以及沿途的交通和环境信息,量身定制独一无二的体验,让智能汽车成为一辆真正的AI智能体。
  “强大的ASL必然是建立在更强大的基础模型之上。”吴会肖透露,“一方面,长城汽车正在不断加快智驾端到端大模型的进化;另一方面,长城汽车也在加快其他各类垂域大模型的开发,探索更多的AI Agent的可能性。”
  “端到端”进展受到瞩目。吴会肖介绍,现阶段无论是智能驾驶还是智能座舱,在技术角度谈论大模型的时候,实际上具体的功能还是由很多小模型来组合实现的。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功能体验的割裂感。吴会肖举例:“比如说,我们检测到要经过城市的繁忙路段了,就希望能从智能混动切换到纯电优先,那这个时候实际上是需要综合考虑路面信息、导航信息,把这些信息和智驾的信息结合起来。”
  在吴会肖看来,真正的智能车应该无缝集成所有场景。“长城汽车希望,把‘智驾’、‘智舱’、底盘的信息更加无缝地融合到一起,让一体化的模型能整体性地做出综合判断。其实也就是,更接近人做决策的模式。”
  吴会肖强调:“ASL是一个更大的架构想法,我们希望基于此,未来在安全驾驶、能耗等方面的进一步优化上得到很好的方向。”
  如何在AI时代突围?
  进入“AI定义汽车”时代,如何将AI大模型与智能驾驶相结合成为一众车企的课题?
  “以往的智能驾驶理念是教‘机器’怎么开车,将复杂驾驶任务拆分为机器可以理解的单一任务。而AI大模型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如果我们将有完整‘认知’能力的大模型看做一个‘成年人’,实现从‘教机器开车’到‘教AI开车’的转变,这是否是未来基于大模型的智能驾驶?长城汽车对此将不断探索并充满期待。”吴会肖表示。
  AI时代,长城汽车要如何在一众竞争对手中突围?吴会肖谈道三个关键要素:市场、人才 、AI基因。
  吴会肖表示:“要感谢中国有非常旺盛的市场。长城汽车是一家以用户为中心的民营企业,只要市场有旺盛的需求,就可以找到活下来的方法。中国在互联网、在AI领域有非常多的高质量人才,这些人才进入中国汽车行业,是我们(智能驾驶)走到世界领先水平的前提。”
  吴会肖特别提到,传统车企要为AI技术人才创造成长的环境。“在智能化领域,由于开发周期、系统复杂性和可靠性等因素的影响,人工智能、互联网、消费电子这些行业是要走得快一些。这种基于数字文明产生的文化具有平等、自由、快速迭代、创新的特点,这和从机械文明或者工业文明成长起来的汽车文化追求长周期、高可靠、0缺陷是很不同的,两者需要做融合的。”
  与外界对长城汽车“传统”印象不同,吴会肖强调,长城汽车是一家具有AI基因的车企。“长城汽车有非常强的‘技术基因’。十几年前,我们就在研究大数据、智能驾驶。”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也曾在一场发布会上透露,早在10年前,长城汽车就开始不遗余力地将资金投向了智能化研发,从一个小小的研发部门发展成独立的智能化研发平台。
  而在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长城汽车不惜重金投入智能驾驶系统、座舱系统等核心技术。据长城汽车披露的数据,目前该公司在全球拥有超15000名工程师,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此外,2023年全年,长城汽车在智能化研发上投入高达26.8亿元。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长城汽车CTO吴会肖:真正的智能车应该无缝集成所有场景,长城汽车最新消息,601633最新信息

sitemap.xml sitemap2.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