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高股息、低估值等特点,银行股成为重要的“避风港”,走出了亮眼行情。7月24日,银行板块继续走强,国有大行股价再创历史新高,其中
交通银行年内累涨33.80%,
农业银行年内累涨31.04%,
工商银行年内累涨26.78%,
邮储银行年内涨幅22.98%,
中国银行年内累涨19.30%。
银行股“大象起舞”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凸显了银行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独特优势和投资价值。分析认为,银行股节节攀升背后,是股息率选股逻辑在板块内的扩散。与此同时,人民银行近期采取的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也为银行业创造了更为宽松的经营环境。
年内涨出1.65个茅台
7月24日,A股三大股指延续下跌态势。截至收盘,沪指跌0.46%,深成指跌1.32%,创业板指跌1.23%。当天,银行板块继续逆势上涨,板块涨幅0.04%。其中
重庆银行领涨银行股,涨幅为1.92%;紧随其后的是
齐鲁银行,涨幅为1.50%;
苏农银行、
杭州银行、
交通银行涨幅均在1%以上。同时,
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交通银行股价再创新高。
近两年来,银行股作为稳健防御性投资标的,投资吸引力显著增强。其中,国有大行的表现整体亮眼,六大国有银行年内涨幅达30.39%。以
交通银行为例,其自6月17日以来股价节节攀高,累计有20个交易日股价刷新历史纪录,其他银行也走出相近走势。
当前,银行板块总市值约11.8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99万亿元,而当前
贵州茅台总市值为1.81万亿元。可以说,银行股今年以来涨幅已达1.65个茅台。
哪些机构在助推银行股涨跌?
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戴志锋分析,被动基金是今年推动银行上涨的重要力量,保险和银行理财则是银行股的基本盘,北向资金在短期内也在推动银行股涨跌但风格切换较快,主动基金在趋势确定时才会明显加仓。
高分红催化“大象”起舞
股价攀升背后,是高股息板块从去年以来成为各路资金的“掘金”宝地。“今年以来银行板块行情的驱动因素之一,是股息率选股逻辑在板块内的扩散。”华福证券分析师张宇分析认为。
进入7月,银行一笔笔大额“红包雨”催化了行情。42家上市银行中,除
郑州银行不分红外,其余41家上市银行共分红6133.49亿元。
较高的股息率让银行股受到市场青睐。以2023年末收盘价计,银行板块平均股息率达到5.69%,在各板块中位列第一,其中,股息率超6%的有12家。目前A股42家上市银行中,实现连续3年分红且股息率均大于3%的共有34家银行,占比高达80.95%。
万联证券研报表示,银行股较高的股息率以及极低的估值成为资金的优选,叠加市场防御需求上升,助推了整个银行板块的市场表现。
东兴证券进一步分析,从中长期来看,当前利率中枢趋势下行,资产荒压力预计仍会延续,高股息红利资产配置价值突出。
降息预期提振股价表现
人民银行近期采取的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也为银行板块提供了有力支撑。7月22日,央行下降了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降至3.35%和3.85%。同时,央行还将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降至1.70%。这些措施不仅有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也为银行业创造了更为宽松的经营环境。
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预期被认为是重要助推因素。“考虑到当前银行净息差依然较窄,为做好平衡,LPR报价下调很可能会伴随着新一轮的存款利率降息。”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
展望后市,“股息”与“避险”或仍将在较长时间内成为主导银行板块行情的重要因子。平安证券分析师袁喆奇表示,继续看好银行板块全年表现,资产荒背景下银行股作为类固收资产的配置价值依然存在。
南方日报记者黎华联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