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再度增持工行H股 险资加速布局高股息资产应对“资产荒”,邮储银行最新消息,601658最新信息

《 邮储银行 601658 》

涨停原因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财务数据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中国平安再度增持工行H股 险资加速布局高股息资产应对“资产荒”
2025-02-06 10:29:00



  2月3日,香港联交所最新资料显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平安”,02318)在1月27日再度增加工商银行(01398)H股持股。

  据悉,中国平安此次以每股平均5.3289港元的价格增持工行H股9082.8万股,投入资金超4.8亿港元,其对工行的持股量由16.92%提高至17.03%。
  自2024年12月以来,中国平安集团及其子公司频繁增持多家银行H股,具体表现为:2024年12月18日,中国平安增持建设银行H股;12月20日,平安人寿增持工商银行H股至15%,触发举牌;12月24日,平安资管增持邮储银行H股;12月27日,中国平安再次增持邮储银行H股。进入2025年1月,平安人寿分别于8日和10日增持邮储银行招商银行H股,持股比例均突破5%,达到举牌线。
  长债疲弱,“资产荒”凸显
  在预定利率下降以及中国经济结构发生转变的双重影响下,保险投资领域面临着市场的悲观预期。
  一方面,市场担忧利率的持续下行将使得固定收益类投资的收益率难以承担负债成本,进而增加潜在的利差损风险;另一方面,权益市场的剧烈波动也加剧了净利润的不稳定性。
  险资倾向于进入资本市场的主要动因在于应对低利率环境下的负债成本覆盖挑战及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我国保险业的资产配置主要侧重于固定收益率产品,其中债券与银行存款的投资占比高达50%以上,且近年来债券的投资比例仍在不断攀升。据东吴证券研报数据,保险资金中债券资产规模从2023年底的12.3万亿元增加至2024年9月的15.0万亿元,占比从45.4%提升至48.4%。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保险公司大量持有的中长期债券和银行存款的利率目前已普遍低于2%。截至2月5日,10年期及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为1.65%及1.86%,这一水平已接近历史低点。
  与此同时,据长江证券的研究报告,2023年中国保险行业的整体负债成本维持在3.6%的水平。对于那些在经营管理和成本控制方面表现不佳的小型保险公司而言,其负债成本甚至更高。在中长期债券和银行存款收益率持续下滑的背景下,尽管保险产品的定价利率已经多次下调至2.5%的水平,但保险公司仍面临着利差损进一步扩大的风险。
  低利率市场环境下,目前国内长期资产供给短缺,固收类资产收益率低于境内保险资金的负债成本。保险公司通过投资债券难以覆盖保单成本,急需寻找能够覆盖负债成本的投资资产。
  险资入市,高股息成焦点
  在行业普遍出现“资产荒”之时,高息股便备受险企青睐。
  2024年,险资在股票市场动作频频,累计举牌20次,创下自2021年以来的新高,比2023年多出11次。
  从举牌对象来看,险资更倾向于投资那些具有高股息回报的银行、公用事业等领域,以及未来可能与保险公司有业务协同潜力的医药生物等行业。
  据东吴证券研报数据,2024年保险行业权益资产配置规模及占比均增加。保险资金中权益资产规模从2023年底的3.5万亿元增加至2024年9月末的4.1万亿元,占比从12.8%提升至13.2%。
  《财中社》发现,中国平安的权益资产规模期间增长了3.6%,FVOCI科目下股票规模增长18%,占比超过了50%。
  港股素以高股息著称,而港股的银行股凭借自身较高的股息率以及极低的估值,也成为了险资配置的优选。
  与A股相比,港股银行股长期存在估值折价。此次中国平安增持的工商银行在H股市盈率为4.72倍,市净率仅为0.48倍。同时,工商银行H股目前的股息率高达9.30%,比起工商银行A股6.60%的股息率还高了2.7个百分点。
  在工商银行之外,中国平安还增持了邮储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的H股,这三家银行H股目前的股息率分别为9.75%、10.34%、5.18%。
  资本对银行股的追捧也使银行股一路走高。
  以工商银行为例,2023年年末,工商银行H股股价为3.33港元/股,而2024年工商银行的股价一路走高,截至2025年2月5日,工商银行H股股价为5.36港元/股,较2023年末增长了60%左右。
  尽管港股银行股的低估值与高股息构成了防御性配置的安全垫,并且近年股价走势良好,但是并不适合所有投资者买入。
  银行作为顺周期行业,其盈利状况与宏观经济高度相关。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导致企业信贷需求疲软、居民收入预期下降,进而影响了银行的贷款规模和资产质量。在低利率环境下,银行净息差持续承压。贷款端因竞争激烈和存量贷款重定价影响,息差下行趋势难以逆转,同时房地产市场和城投债务风险仍然存在。
  由于房地产行业目前处于调整期,银行业的发展潜力较小,同时还存在受宏观环境和政策影响而业绩缩水的可能。
  以工商银行为例,工商银行的营业收入2022年、2023年同比分别下滑了7.11%、3.73%,而2024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也同比下滑了3.82%。
  同时,港股较差的流动性也表明港股银行股更适合长期持有吃息,而不适合赚价差。
  看好港股,频频增持银行股
  中国平安,作为中国保险业的龙头,却是五大上市险企中唯一一家没有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增公告的企业。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平安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99%,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6.09%,成为五家上市险企中业绩增速最慢的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中国平安集团保费收入8581.43亿元,同比增长7.17%,保费规模与增速双双位列第一。借此可以推断,在2024年,中国平安在投资收益方面的增速落后于其他四家险企。
  据财报数据,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中国平安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为2.25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4461亿元;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为3104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455亿元。
  中国平安2024年前三季度的投资净收益为492.98亿元,同比增长42.96%,增速位列五大险企中第三位。
  同期,公司的公允价值变动净收入为704.09亿元,同比增长11367.26%,增速位列五大险企第四位。
  而且,《财中社》发现,中国平安对于港股银行股很是看好。
  2024年6月20日,平安资产管理(香港)首席投资官汪新翼在演讲中表示,整体上对港股市场的未来表现保持积极乐观的看法。并表示在充满波动性和不确定性的市场中,高股息股票通过股息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回报来源,具备较强的吸引力。
  同时,在2024年6月至8月,中国平安连续三次增持工商银行的H股股份,合计增持了5061万股,总交易金额约为2.29亿港元。
  而从2024年底起,中国平安再次在港股市场频频出手,增持银行股。
  在1月22日至23日期间,经中央金融委员会的审议并批准,中央金融办携手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以及金融监管总局,共同发布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随后,相关部门还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就如何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以及优化中长期资金的考核机制等方面,进一步详细阐述了工作计划与部署。
  会议提到,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此外,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也将在2025年上半年落实到位,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后续还将逐步扩大。
  预计在政策推动下,低估值高股息的银行股有望在未来获得更多险资的投入。同时,具有较长的投资周期和稳定的收益预期的中长期资金的入市也有助于降低市场的波动性,提升市场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文章来源:财中社)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中国平安再度增持工行H股 险资加速布局高股息资产应对“资产荒”,邮储银行最新消息,601658最新信息

sitemap.xml sitemap2.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