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上证指数早盘高开冲上3500点后震荡回调,A股三大股指相继转跌。截至午间收盘,沪指跌0.5%报3453.24点,深证成指跌0.29%,创业板指跌0.25%。全市场半日成交额19032亿元,较上个交易日同期放量3637亿元,超3000只个股下跌。
盘面上,半导体板块爆发,
中芯国际再创新高;商业航天再度活跃,
利君股份、
中国卫通涨停;通信设备、软件开发、电池等板块涨幅居前。
港股方面,恒生科技指数此前一度涨超3%,截至发稿翻绿。恒生指数跌超1%。
今日上午,一度涨1%的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突然出现一波直线下跌,截至发稿跌超2%。
半导体板块爆发中芯国际创历史新高 周五上午,半导体板块拉升走高,截至发稿,
康希通信、
上海合晶、
国芯科技、
灿芯股份等多只个股20%幅度涨停,
成都华微等多只个股涨超10%。
中芯国际盘中股价创历史新高,最高触及109.5元。
11月7日,
中芯国际与
华虹公司披露了第三季度业绩。公告显示,
中芯国际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6.09亿元,同比增长32.5%;实现归母净利润10.60亿元,同比增长56.4%。
![](/web/img.php?http://np-newspic.dfcfw.com/download/D24988876545352488263_w554h361.jpg)
而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中芯国际第三季度收入环比上升14%,达到21.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且公司毛利率提升至20.5%。
中芯国际表示,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的变动主要是由于晶圆销售量同比增加和产品组合变化所致。
相关数据显示,
中芯国际第三季度销售晶圆212.23万片,其中12英寸晶圆收入占比上升至78.5%。按应用领域分类,亦可发现消费电子及电脑与平板占晶圆收入的比重明显上升。
华虹公司则在业绩说明会中披露,其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5.26亿美元,同比下降7.4%,环比上升10%;毛利率为12.2%,同比下降3.9个百分点,环比上升1.7个百分点;实现归母净利润4480万美元,同比增长222.6%,环比增长571.6%。
![](/web/img.php?http://np-newspic.dfcfw.com/download/D25397854962563305989_w554h416.jpg)
而
华虹公司于今年8月公布的第三季度业绩指引为实现销售收入5.0亿至5.2亿美元,毛利率介于10%至12%。2024年第三季度,
华虹公司销售收入和毛利率均高于预期。
关于主要财务数据变动的原因,
华虹公司执行副总裁、首席财务官兼董事会秘书王鼎表示,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主要因为平均销售价格下降,而营业收入环比上升主要因为付运晶圆数量上升。毛利率同比下降同样主要系平均销售价格下降,其环比上升则主要由产能利用率上升驱动。
与
中芯国际类似,
华虹公司的产品组合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其12英寸晶圆销售收入的占比达到50%;按终端市场分布划分,电子消费品销售收入的占比也由去年同期的57.2%增长至62.9%。
![](/web/img.php?http://np-newspic.dfcfw.com/download/D25666929319350896848_w554h111.jpg)
![](/web/img.php?http://np-newspic.dfcfw.com/download/D25333691142004841526_w553h143.jpg)
除业绩表现持平或超出预期,
中芯国际与
华虹公司在产能方面的表现同样亮眼。
中芯国际表示,其第三季度新增2.1万片12英寸晶圆月产能,且整体产能利用率提升至90.4%。
华虹公司的产能利用率也有提升,其第三季度总体产能利用率达到105.3%,连续三个季度实现增长。
![](/web/img.php?http://np-newspic.dfcfw.com/download/D25503024803539783584_w554h409.jpg)
此外,
华虹公司正在推进12英寸晶圆扩产,
华虹公司总裁兼执行董事唐均君表示,“无锡新12英寸产线的建设持续按计划推进,预计各工艺平台的试生产及工艺验证将在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全面铺开。”
在第四季度的业绩指引上,
中芯国际与
华虹公司也给出了稳定预期。
中芯国际预计收入环比持平至增长2%,毛利率介于18%至20%;
华虹公司预计实现销售收入5.3亿至5.4亿美元,毛利率介于11%至13%。
商业航天板块活跃 商业航天板块今日上午涨幅居前,
中国卫通、
利君股份、
腾达科技涨停。
国泰君安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方奕表示,本届珠海航展规模超前,有多款重磅新型装备首展,有望提振相关产业链需求预期。无人作战装备及载人航天有望成为航展亮点,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或受益。
今年,在政策鼓励下,北京、重庆、广东等多地发布新政,部署一批重大项目,加码布局商业航天产业。据中国航天工业质量协会统计,从2015年至2020年,我国商业航天产值由3764.2亿元增长至突破1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2%,预计2024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超2.3万亿元。
作者:徐蔚郑维汉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