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img.php?http://webquoteklinepic.eastmoney.com/GetPic.aspx?nid=1.601838&imageType=k&token=28dfeb41d35cc81d84b4664d7c23c49f&at=1)
成银转债正式摘牌,成为过去两年又一只“功成身退”银行转债。
发行可转债是上市银行再融资的重要方式。可转债在完成转股后,将有效补充银行核心一级资本。
过去一年,上市银行为投资者创造不菲的绝对回报。此番80亿元成银转债成功摘牌,也印证了市场对银行股的青睐与信心。今年,多家银行可转债有望迎来提前赎回。数据显示,目前不少银行转债距离提前赎回仅有一步之遥,但同时也存在部分品种纯债化的倾向。
成银转债“功成身退” 2月7日,
成都银行公告成银转债正式“功成身退”,成为近年来少有的提前赎回的银行转债。
2022年
成都银行发行了80亿元可转债,简称“成银转债”。
成都银行自2024年11月7日至2024年12月17日期间,已有15个交易日收盘价不低于“成银转债”当期转股价格12.23元/股的130%(含130%),触发“成银转债”的有条件赎回条款。该行决定行使可转债的提前赎回权。
2月7日,
成都银行公告称,截至2025年2月5日,累计共有79.95亿元“成银转债”转换为公司股份,累计转股数量为6.26亿股,占“成银转债”转股前已发行股份总额的17.34%。
根据中登上海分公司数据,此次赎回“成银转债”数量为4.9万张,赎回兑付总金额为人民币494万元(含当期利息)。同时,成银转债正式摘牌。
成都银行表示,此次赎回兑付总金额不会对公司现金流产生重大影响。“成银转债”提前赎回完成后,因总股本增加,短期内对公司每股收益有所摊薄,但从长期看,增强了公司的资本实力,有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
2022年发行之初,
成都银行表示,80亿元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支持
成都银行未来各项业务发展,在可转债持有人转股后按照相关监管要求用于补充自身核心一级资本。
此番成银转债转股效率颇高。数据显示,成银转债完成了超过99%的转股率。
华泰证券分析师沈娟表示,此次成银转债提前赎回完成后,将进一步增强公司的资本实力,为扩表提供支撑。据测算,成银转债转股将提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0.61个百分点至9.01%。
中信建投分析师马鲲鹏表示,尽管此次转股补充资本对净资产收益率和股息率有摊薄,但影响有限。摊薄后
成都银行上述两大核心指标依然保持在上市银行第一梯队中。
成都银行经营区域发展潜力充足,兼具清晰的战略定位、显著的业务护城河和突出的管理水平。
银行转债将迎赎回潮? 银行转债一直是整个可转债市场中规模最大的品种。
银行转债具有余额大、正股业务稳定以及条款特殊等特点,目前银行转债余额占全部转债26.50%。
但在过去一段时间银行转债表现较为一般,在核心“债转股”环节大大低于市场预期。此前,张行转债、苏农转债、无锡转债和江阴转债等四只银行转债均摘牌退市,但是并未实现充分的“债转股”。例如,截至到期日,未转股的无锡转债余额为26.84亿元,占发行总额89.49%。
随着成银转债成功提前赎回和高效转股,银行转债或进入一个丰收期。
近期,
苏州银行发行的苏行转债也在今年触发提前赎回。根据安排,截至2025年3月6日收市后仍未转股的“苏行转债”将被强制赎回。此次赎回完成后,“苏行转债”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摘牌。
除此之外,南银转债、杭银转债等正在接近触发提前赎回,已经步入倒计时之中。
数据显示,南银转债和杭银转债最新收盘价均在129元附近,溢价率较低。未来一旦上述银行转债陆续触发提前赎回,市场供求将发生改变。
华福证券固收分析师徐亮表示,一方面,银行转债转股有利于资本补充;另外一方面,若这些银行转债成功转股并摘牌,将提升可转债市场稀缺性。
不过,不少银行转债仍在纯债化,距离提前赎回仍有很长距离。
稀缺性将成主线 随着部分银行转债的成功退出,未来一段时间可转债市场筹码稀缺的问题将更加凸显。
“不仅银行转债提前赎回,债券到期也是一个看点。”一位可转债研究人士向记者表示,未来中信转债与浦发转债到期退市也是大概率事件。
数据显示,
中信银行发行的中信转债将在3月3日正式到期。而发行规模高达500亿元的浦发转债也将在今年到期。同时,整个可转债市场今年也是到期大年。华创证券分析师周冠南测算,2025年到期可转债约787亿元,综合新发行规模,2025年市场净供给收缩658亿元。
“2025年可转债供需偏紧趋势将持续。”
国泰君安固收分析师顾一格表示,2025年预计有1228亿元的可转债到期或者强赎退市,保守假设下可转债发行规模与2024年持平,为300亿元至400亿元,可转债市场总规模可能下降到6500亿元。
近期A股市场表现活跃。在筹码渐显稀缺的背景下,可转债市场近期表现强势。
中证转债指数春节后实现三连阳,收盘至428.76点,刷新两年高点。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