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8日周五,
安图生物(603658)股价收跌4.42%,报40元/股。
这一走势与公司发布的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有关:2024年营收微增0.62%至44.71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89%;2025年一季度营收、净利润更分别下降8.56%和16.76%。
作为国产IVD(体外诊断)龙头,
安图生物正面临政策调整与行业变革的双重冲击。这份成绩单背后,三组关键财务指标暴露了企业的深层挑战。
第一张考卷:应收账款吞噬现金流 年报显示,
安图生物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10.92%至13.09亿元,2025年一季度更是下降49.35%至1.66亿元。
现金流不断下滑的元凶,是居高不下的应收账款。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应收账款达10.97亿元,占同期流动资产64.62亿元的17%。
这一现象折射出行业生态现状。DRG/DIP医保支付改革推行后,医院检验科收入承压,账期被迫拉长,叠加IVD集采引发价格战。
安图生物在年报中坦言,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23年的97天延长至103天,其中经销业务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52天,直销业务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361天,回款效率下滑直接导致现金流“失血”。
第二张考卷:存货暗藏“减值地雷” 与此同时,还有快速膨胀的存货。
据《财中社》上市公司研究院统计,2024年
安图生物存货大幅攀升,存货净增加3.75亿元,增长48%。其他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为30.5%,较上年期末增加12.38亿元,增长率为52%。此外,其他非流动资产较上年期末增加比例为71.5%。
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存货达11.71亿元,较2024年末又增长1.56%。
从分产品收入来看,试剂类产品占总营收比重达85%。这一数据在集采背景下显得尤为敏感——2024年生化检测业务收入已因集采同比下降11.21%,毛利率下滑2.34个百分点至61.04%。若后续化学发光等核心产品纳入更大范围集采,现有库存可能面临价格倒挂及减值风险。

值得警惕的是,公司2024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0.63亿元,同比增长91%。随着IVD行业进入“以价换量”新常态,
安图生物需要更精准的库存管理策略,避免因存货减值影响净利润。
第三张考卷:研发豪赌与海外突围,能否对冲集采冲击? 面对国内市场的收缩,
安图生物选择“三箭齐发”:研发加码、集采应对、出海加速。
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达7.32亿元,占营收16.37%,新增144项试剂证书,推出AutoChem B2000生化分析仪、Autof T微生物质谱系统等高端设备。分子诊断业务成为亮点,收入同比高增101%至0.35亿元,毛利率提升9.59个百分点。

集采应对方面,公司通过“以仪器换市场”策略抢占份额,2024年仪器类销量增长8.85%,为后续试剂放量铺路。海外市场则贡献2.84亿元收入,同比大增36.25%,但毛利率下滑9.47个百分点至28.34%,暴露出海外拓展初期的高成本痛点。
分析师普遍认为,公司的短期阵痛难以避免。
中国银河证券预测,2025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将放缓至1.87%,但2026年起有望恢复15%以上增长,分子诊断与海外业务或成第二曲线。
站在IVD行业变革的十字路口,
安图生物的困境具有典型性。既要消化政策冲击带来的财务压力,又需押注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布局。尽管其2024年现金分红和回购并注销金额合计11.56亿元,占本年度净利润的96.81%,但若不能尽快改善现金流和库存周转,恐将削弱长期竞争力。
(文章来源:财中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