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2月5日讯(记者彭科峰)2025年首月,有多少银行业人士被监管部门取消了从业资格?今日,依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公开发布的信息,财联社记者找到了答案。
据财联社记者统计,2025年1月,已有21名银行人员被监管部门予以终身禁业的处罚,其中国有大行人员占据半壁江山。
从违法违法的事由来看,贷款“三查”问题仍是被罚主因。此外,时隔近一年,1月份再度有金融租赁行业人员被监管“红牌”罚下,这也体现了在“石头记”骗局之后,监管对于金租行业的监管在不断加码。
某券商宏观分析师向财联社记者坦言,自从2023年锦州银行下属锦银金融租赁等多家机构被曝出卷入“”4块石头,贷出8个亿“的”石头记骗局后,金租行业过往的诸多乱象已经引发监管层高度关注,相关行业监管法律法规随后出炉。在金租行业强监管的背景下,不排除未来会有更多违规案例被曝光。
开年21名银行人被监管红牌罚下贷款“三查”不到位仍是违规主因 2025年首张终身禁业的罚单,花落
中国银行。1月3日,监管网站披露,朱韶佳(时任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酒泉分行公司业务部客户经理助理、助理客户经理)、桂旭(时任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酒泉分行公司业务部主任)两名大行员工,因为贷款“三查”不到位,被甘肃金融监管局处于“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的行政处罚。
1月份的最后一张“红牌”,同样花落国有大行。1月22日,监管网站披露,蔡晓梅(时任
工商银行十堰分行银行卡业务部业务运营经理),因为内控管理不到位,被湖北金融监管局十堰金融监管分局予以终身禁业的行政处罚。
此外,依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公布数据,财联社记者统计发现,2025年1月,累计有21名银行从业人员被监管红牌罚下。此外,从公布的处罚原因来看,多数仍然涉及贷款管理不审慎、贷款资金被挪用等贷款“三查”问题,其次则是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但这种一般也涉及贷款违规问题,案涉员工陷入刑案。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份的一桩终身禁业案件颇为罕见,过去数年几乎从未出现。那就是,1月10日,监管指出,时任余干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夏金平,因为股东违规持股超比例的问题,被红牌罚下。
国有大行违规人员罕见占据半壁江山金租行业再现终身禁业案例 依据财联社记者统计,今年1月份,21名被终身禁业的银行人当中,国有大行罕见占据多数,涉及
朱韶佳(时任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酒泉分行公司业务部客户经理助理、助理客户经理)、
桂旭(时任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酒泉分行公司业务部主任)、
蔡晓梅(时任
工商银行十堰分行银行卡业务部业务运营经理)、
陈锋(时任
建设银行岳阳市分行住房金融业务部客户经理)、
赵少鹏(时任
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大同御河北路支行行长)、
向文清(时任
中国银行万州分行行长)、
王丽新(时任
中国银行延边分行个人金融部职员)、
陈亦军(原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淮安分行副行长)、
苗飞(原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淮安清江浦支行副行长)、余
明安(时任中国
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鹰潭分行行长)等10名员工,基本占据半壁江山。
此外,地方农商行、农信社体系中,有
李希文(时任白银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四龙信用社主任)、
滕华(时任麻阳农商行兰里支行行长)、
欧贤尧(时任麻阳农商行谭家寨支行行长)、
杨刚(时任铜陵皖江农商行客户经理)、
夏金平(时任余干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
亚所华(时任曲靖市麒麟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主任)、
王石所(时任曲靖市麒麟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
廖云飞(时任上饶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等8人被监管红牌罚下。
另外,还一名银行人员的工作单位,监管部门并未公布,即因为“授信管理不到位;关联关系识别不到位、未按集团客户统一授信;员工管理不到位、员工从事违法活动”被监管取消从业资格的段学玮。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除了国有大行、农商行、农信社系统外,1月份还罕见出现了金融租赁行业的人员被终身禁业,涉及王翔(时任江苏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业务二部高级客户经理)、李裕勇(时任江苏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业务二部经理、市场总监),其违法违规事由为“将所有权有瑕疵的财产作为售后回租业务租赁物”。
而从去年的罚单情况来看,类似的金租行业终身禁业罚单也同样发生在江苏。去年3月8日,监管披露,时任苏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幸福产业业务部副总经理赵长江,因为对租赁物租前调查不尽职负有责任,被监管部门予以“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终身”的行政处罚。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