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明起发行 较去年提前一个月 规模增加3000亿元,建设银行最新消息,601939最新信息

《 建设银行 601939 》

涨停原因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财务数据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明起发行 较去年提前一个月 规模增加3000亿元
2025-04-23 03:22:00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将于4月24日正式开闸。专家预计,超长期特别国债将发挥稳增长、促投资、扩内需的重要作用,今年发行高峰或在5月和8月。
  根据财政部安排,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总计1.3万亿元,分为20年期、30年期和50年期三种,共发行21期,发行时间从4月至10月,发行主要集中在5月至9月。其中,4月24日将首发20年期、30年期特别国债,付息方式为按半年付息;5月23日将首发50年期特别国债。
  具体来看,1.3万亿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中,8000亿元用于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5000亿元用于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其中,3000亿元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2000亿元用于支持设备更新,比上年增加500亿元。
  财政“真金白银”支持消费受到高度关注。2024年,我国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财政部此前介绍,去年中央财政专门安排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汽车、家电等相关产品销售额超过1.3万亿元,效果很好。今年,财政部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3000亿元,比去年翻了一番,并将手机、平板等产品纳入补贴范围,直接降低消费者购物负担。
  “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进一步提高,不仅力度加大,而且对‘两重’‘两新’的支持范围扩大。除了继续形成大量的优质基础设施优化供给结构外,还将有力促进设备更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促进消费。”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
  今年超长特别国债落地时点较2024年大约提前了一个月。“融资端提速或可有效支撑二季度财政支出维持较高增速。”申万宏源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说。
  华创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周冠南预计,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高峰在5月和8月,单月规模有望达到2500亿元;其次是6月和9月,单月规模有望达到2200亿元;4月和7月发行规模或在1000亿元至2000亿元之间;10月发行接近尾声,规模可能较为有限。
  根据2025年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表,2025年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中,中央本级支出预算数为1600亿元,占比约12.3%;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数为11400亿元,占比约87.7%。
  在罗志恒看来,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央地资金分配比例与2024年实际执行比例接近,对地方转移支付占比略有提高。经过2024年的实践,中央对地方的资金需求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在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不下降的前提下,做出了更加准确、更加科学的资金安排。
  “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较去年增加3000亿元,是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的重要体现,有利于发挥超长期特别国债稳增长、促投资、扩内需的重要作用。根据测算,参考2024年‘两重’‘两新’的政策效果,今年1.3万亿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或拉动GDP增长1.7至1.9个百分点。”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院长袁海霞分析。
  与超长期特别国债同日启动发行的,还有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该国债用于支持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财政部表示,通过发行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支持相关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提升银行的稳健经营能力,促进银行高质量发展,为投资者创造更大价值和带来长期稳定的回报,有利于银行更好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作用,为国民经济行稳致远提供有力支撑。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