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加速兼并是“治未病”,中国银行最新消息,601988最新信息

《 中国银行 601988 》

涨停原因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财务数据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中小银行加速兼并是“治未病”
2024-07-15 16:19:00
最近,各界注意到了中小银行机构兼并重组驶入了“快车道”,形成了新一轮中小银行机构兼并潮。
  就当前我国中小银行机构经营现状而言,兼并重组,是我国客观经济环境变化推动的结果,也是防范化解我国银行业经营风险、实现中小银行机构减量提质的现实需要。所以,需要理性看待中小银行机构出现兼并重组潮。
  其一,顺应金融业变化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银行机构数量供给已由短缺向过剩转化,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截至2023年末,全国有449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其中,中小银行占比超过90%。这么庞大的中小银行机构,由于经营管理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容易诱发经营市场秩序混乱,多年来,存在的各种金融市场乱象无法根除,与中小银行金融机构数量过多存在很大关系。针对这种情况,我国银行业需坚持改革与化险两者并重的方式来推进监管,将银行业经营推向持续健康发展轨道。
  之前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通过兼并重组和区域整合这种市场化手段来推进改革和增强风险抵御能力,无疑是下一阶段我国银行业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
  其二,是适应经济重心转移的需要。近二十年来,我国大力推行城镇化建设,大幅提高城镇化率,使得由农村向城市实现了人口转移、产业转移和资源转移,大量农村地区实际上呈现空心化状态,保留过多的中小银行机构没有太多的必要。同时,业务竞争饱和、业务发展遭遇天花板,导致生存空间越来越窄,竞争越来越激烈。比如一些中小银行为资金找出路,将大量资金用于“买债”,造成了“买债风波”,会导致银行资金空转,无法流向实体企业,容易诱发类似于美国硅谷银行的风险。
  尤其是农村中小银行机构受到大型银行和业务重心下沉的挤压,贷款市场份额越来越小,比如,如今债市之路被封堵,导致贷款投放比例降低,一些中小银行,尤其是村镇银行的贷款资产不到总资产的50%,已触碰到了金融监管部门设定的监管红线。于是只能将资金转移到其他投资渠道,使本身服务定位发生了异变。
  其三,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目前我国中小银行在银行机构中的数量占比已超过九成,其中部分中小银行存在内控风险和违规风险;尤其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管理不善、内控不严的问题逐渐凸显,监管指标触及红线问题频发,不良率高企、资本充足率不足使中小银行陷入经营风险。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如农村信用社、农商行等存在省级联社职能定位不清、公司治理较为薄弱、偏离“支农支小”主业、亏损大、资本补充困难、拨备覆盖率低等风险;加上农村中小银行存款成本抬升、净息差下降、对原有的经营模式,特别是风控能力产生较大冲击。而且,农村中小银行的股权结构比较分散,不同地区的农村中小银行和省市级别的农信社之间存在着各种关联,都不利于农村中小银行轻装上阵参与市场竞争。所以,合并重组可以改变长期存在的“小而散”问题,提高中小银行风险控制能力。
  其四,重塑我国银行业生态的需要。我国银行机构在过去几十年里是只增不减,一旦获取了金融牌照,很难被淘汰出局,没有建立银行机构正常进入和退出的生态机制,使得整个银行机构质量不高,让缺乏活力的中小银行机构占据过多的社会金融资源,导致了金融资源浪费,影响了我国银行金融业务发展与创新的速度,也严重制约了我国银行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成效。由此,加速中小银行机构兼并重组,实现优胜劣汰已是提高当前我国银行机构供给侧质量的现实需要。
  其五,进一步提高我国银行社会形象和声誉的需要。我国中小银行机构过多,使得监管半径过大,让金融监管机构鞭长莫及,一些中小银行机构金融风险难以被及时发现和遏制,最终演变成了局部金融风波,对社会造成了一定冲击,严重影响了银行整体社会服务形象,让银行声誉大打折扣。为重振我国中小银行机构形象和声誉,避免之前中小银行机构金融风波事件的再发生,必须加快中小银行机构的兼并重组力度,让优质的中小银行机构留下来。
  其六,吸收国外中小银行破产教训的需要。美国以及欧洲经济发达体的银行监管机制不可谓不严,也不可谓不健全,但近两年接二连三发生的中小银行破产倒闭事件,对中国银行业加快兼并重组步伐、做到未雨绸缪、立足抓早抓小治未病起到推动作用。(作者为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中小银行加速兼并是“治未病”,中国银行最新消息,601988最新信息

sitemap.xml sitemap2.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