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县域实体商业的繁荣程度关系高质量发展的成色。当前,如何立足县域经济,以有效的模式创新和推广,带动县域零售产业创新蝶变?相关各方如何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形成县域消费新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对此,
人民网财经研究院近日召开“科技赋能消费新场景,壮大县域经济新动能”金台圆桌研讨会,邀请相关领域的政产学研代表共同围绕如何更好促进县域实体商业升级、经营主体创新活力激发,推动县域消费市场潜能释放建言献策。
以下,是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品牌研究所所长王晓乐教授在会上发表的部分观点: 壮大县域经济新动能,要统合发展三种力量。
第一种力量是消费力。消费本身代表的是信心,激活消费就是激活信心。现在许多企业布局县域、布局乡镇,其实就是希望将县域发展为更广阔的市场。在这个背景下,零售企业需要主动去拥抱数字平台,主动去融入其中,通过这样的融合,靠网络去获客引流,靠技术去降本增效,靠平台借势增长。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靠实体零售业自身的服务去提升用户的黏性。实体零售店是消费市场的毛细血管,它所面对的很多客群,需要更多的附加服务,这是实体零售继续发展的基础。从全球范围看,好的实体零售店都附带了很多服务功能在其中,这样才有可能通过服务体验的提升,走出价格内卷的怪圈,把消费激活,而消费力的增长才是县域经济的基础。
第二种力量是聚合力。一谈到平台,大家都想到网络的平台,还有一类平台是线下的平台。线下平台不局限于交易场,还可以升级为文化场,而文化场可以负载很多东西,在这里,除了批发零售等商品交易之外还有很多元素,比如乡村文旅、才艺直播、美食大集和创意市集。在当前的消费环境下,红火热闹非常重要,它容易帮助社会提振信心。这种红火热闹的场景怎么形成呢?一定是由平台企业搭台、群众唱戏、政府做好规范。我们用好县域的线下平台,每周向公众开放的时候可以搞每周一品,每周集中推荐本省或邻省的一种特产,多地联动,形成声势。整体的一个思想,就是通过聚合力,让市场红火热闹起来,让基层获得自我发展的动能。
第三种力量是品牌力。社会对企业品牌和商品品牌的关注度高,其实也应当重视平台的品牌,它有特殊的作用:一是对消费者端是有强大号召力的。二是对于企业端而言,它发挥背书作用。有一些大品牌进入到这个场域销售的时候可以保真,有一些小品牌没有发展起来的,进入这个场域里面可以保证基本的质量,可以获得认知与认同。三是对于政府端,平台品牌发挥的作用就是形成一种示范,形成一种发展路径。基层发挥创造力,打造出适合当地的县域消费发展模式,把基层的消费充分激活,调动新型城镇化的内需潜力与发展活力。(
人民网记者祝龙超编辑整理)
(文章来源: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