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畔春潮涌动,中原腹地动能澎湃。2月25日,2025年郑州市春季上海产业招商座谈会、推介会在浦东举行。来自证券、基金、银行、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等领域200多家上市公司、金融机构企业家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畅所欲言,共商合作。
活动以“郑”启新篇、“沪”动未来为主题,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基金公司、金融机构与郑州市县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跨界融合、探讨合作、共商发展。期间,郑州市县区相关负责人还奔赴张江科学城、杨浦区长阳创谷园区、杨浦区互联宝地园区美团上海总部等相关重点园区调研,实地考察上海优势特色产业,并开展产业对接和合作洽谈。
本次活动由郑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上海证券报、郑州市商务局、郑州市政府驻上海联络处共同承办。推介会上,在郑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庄建球和上海证券报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叶国标见证下,郑州市副市长马志峰和上海证券报社董事、党委常委、副总编辑齐劼人代表双方正式签约,开启政媒合作。下一步,双方将继续携手,共同开拓探索新形势下招商选资的新机制、双招双引的新路子。
共商郑州高质量发展 “2012年至2017年,我14次去到河南,走遍河南18个地级市,每次必经过郑州。这些年,我亲眼目睹了郑州巨大的发展和变化。”提及郑州,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感触颇深。
近年来,郑州正加速从制造大市向智造强市跨越升级,聚焦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紧盯万亿级电子信息、新能源及汽车,5000亿级装备制造,3000亿级新材料、现代食品、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目标,持续发力、聚链成群。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胡云超表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技术革命突破与生产要素革新,需聚焦人才培养、激发创新活力、优化生产关系,营造包容试错的环境。
高质量发展也是郑州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对标“世行标准”“用户体验”“法治城市”和“数字政府”,郑州着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六最”营商环境,全力提速建设营商环境全国“标杆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已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会上,周汉民就郑州未来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建议郑州强调制度型开放,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规则体系,同时在职业技能培训领域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二是建议郑州在贸易便利化领域下功夫,比如,推行中欧班列一次认证多次通行制度,在海关推广两步申报、智能审图的通关模式等。三是建议郑州在数据跨境流动制度上实现突破,对核心数据实行物理隔离存储,细化重要数据分类分级分层,建立数据身份互认体系,打造跨境数字身份认证枢纽,探索“数字游民签证”等。
“这几年,郑州整体发展非常快速,无论是服务业还是城市建设,都是有目共睹的。”作为从河南走出来的专家学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大为看好家乡的发展机遇。他介绍,河南以及郑州从研发成功第一颗人造金刚石起步,到发展成全球超硬材料研发生产基地,这都是立足本土产业,不断积累的结果。马大为建议,当前各地都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政府部门既应为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也要立足丰富的人才资源和自身的制造业优势,培养更多的职业技能人才。
盛山资本创始合伙人甘世雄去年曾应上海证券报邀请到郑州考察,并与一家专注卫生材料的公司进行了深入交流,“这家企业的董事长以工匠精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回去之后我便认真做了一次功课。”他在本次活动上提出两条建议,一是在并购重组支持政策引导下,对当前郑州的上市公司进行优质资源整合;二是沿着当地优势产业链,借助资本市场进行招商、并购等,培育更多上下游产业链的上市公司。
“河南客户基础好、交通便利,是我们战略布局的重要区域。”
格尔软件董事长杨文山介绍,公司专注信息安全,为河南省各政府机构、大数据中心等提供密码技术支持。“当前各地方政府均面临招商引资压力,政府若能提升服务能力、加强产业链整合、强化竞争优势,企业自然愿意过来。”杨文山说。
得郑州者得中原 “得中原者得天下,得郑州者可得中原,得上海者可得未来。”在当天的座谈会上,刚刚履新的郑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庄建球向长三角客商发出深情致辞和诚挚邀约。
郑州是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是一座四通八达的“枢纽之城”、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城”、实力强劲的“产业之城”、充满活力的“科创之城”、投资兴业的“优选之城”。2024年郑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1.45万亿元、增长5.7%,多项指标在万亿级城市中保持领先。
庄建球表示,长三角以不足全国4%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也是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经济发展活跃,开放程度高,创新能力强。目前,长三角企业投资遍布郑州各领域,他们的技术、资本、国际化经验在推动郑州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次活动,上海证券报围绕郑州区位优势和支柱产业,定向邀请了来自汽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商贸、金融投资等领域的200多名上市公司及优强企业高管、专家学者及金融和投资机构负责人。
“我们与郑州在医疗领域已经有深度合作。”
联影医疗实控人薛敏说,去年公司在郑州航空港区成立了子公司,并与河南省人民医院有重大科研项目合作,以探索新业务合作的可能性。他介绍,联影集团旗下还成立了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挖掘,郑州丰富的医疗资源和数据为这块业务提供了坚实基础。
中环新能源董事长余竹云介绍,公司“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项目可以为产业园区提供零碳产业园的综合服务方案,同时,借助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也有助于地方政府化债。“这种模式对于郑州的产业园及产投公司的绿色转型、节能增效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我们深耕细胞、基因产业,聚焦干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中国技术已走在全球前列。郑州作为重要战略支点,我们计划在此布局,期待会后深入洽谈合作细节。”
和元生物董事长潘讴东直言。
唯赛勃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膜技术,公司产品应用于水处理、市政等领域。公司董事长谢建新也表示,通过本次活动更全面地了解了郑州,希望以后有机会去郑州拜访,做一些投资合作。
人才资源是郑州的重要优势之一。2024年,郑州在校大学生总数超146万人,位居全国第二,近年来郑州市人口净流入也稳居全国前列。
“中国造船业目前已跻身世界一流,但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的短缺。”
中国船舶副总裁陶健看重的是郑州丰富的人才储备,希望通过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提高中国造船行业的全球竞争力。
上海医药集团副总裁邵帅也表示,郑州的人才具备竞争优势,并且地处中原交通便捷。
上海医药在河南已设立一家商业物流服务企业,覆盖了河南全省2800多家医疗机构,合作的零售药店超过350家。希望未来能够跟郑州当地共同探讨在新型医保支付体系下,如何切实提高医疗效率,更好服务民众的用药需求。
招商引智、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资本。不少金融投资机构也表态,愿意到郑州投资兴业。
海通证券总经理李军表示,将围绕产业金融、园区金融和企业金融三大方向,助力郑州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通过产业基金、科创债券等综合金融服务,支持郑州特色产业发展,推动科创金融与地方金融深度融合,助力郑州打造中部金融高地和产业引擎。
优势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吴克忠提出,地方政府应通过资本化和数字化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整合资源满足产业、企业和资本需求。他建议利用资本赋能科学家,发挥上市公司带动作用,推动并购和产业整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华安基金董事长朱学华、富国基金总经理陈戈、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等来自公募基金行业的高管表示,希望通过公募REITs盘活郑州存量资产做大增量,共同助力郑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媒合作开拓招商新路 活动现场,郑州市航空港区、郑东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中牟新区、中原区、二七区、金水区、管城区、惠济区、上街区、巩义市、登封市、新密市、荥阳市、新郑市以及河南创新投资集团等相关负责人进行推介发言。
郑州市各区县(市)与企业代表进行重点项目签约,项目涵盖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的落地,将为郑州构建更加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为企业投资提供更优质的发展环境。
在此次推介会上,在郑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庄建球,上海证券报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叶国标的见证下,郑州市副市长马志峰和上海证券报社董事、党委常委、副总编辑齐劼人代表双方正式签约。
上海证券报1991年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创办,1995年起由新华社主管主办,是中国证监会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法定的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媒体,是新中国第一份提供权威金融证券专业资讯的全国性财经日报。上海证券报追求政治品德、新闻品格、专业品位、服务品质、一流品牌的有机统一;积极履行中国资本市场喉舌、耳目、智库职能,打造与新华社地位相匹配、跟中国资本市场相匹配、跟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相匹配的政经大报、财经大报、产经大报。
近年来,上海证券报在持续打造全媒体财经机构,现在已形成包括上证报、中国证券网、上证App、上证音视频、上证微信公众号、上证微博等在内的全媒体矩阵。上海证券报持续打造开放、服务、分享、共赢的资本市场综合性服务平台,不断整合、聚合各方面的优质资源,为地方政府、资本市场和市场各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下一步,郑州市人民政府和上海证券报将在高端资源对接、金融服务、智库咨询以及会议活动等方面深度合作,推动郑州与长三角企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互联互通、融合并进,为郑州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
上海证券报将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平台功能,通过搭建高端资源合作对接平台,全面助推郑州融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深挖郑州特色,增强行业和资本市场上的“郑州声音”等,推动郑州市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以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政媒合作共同探索精准招商、宣传招商、资本招商的新形式新机制。
庄建球说,通过此次座谈交流,再次感受到长三角企业家的远见卓识和务实精神,也更加坚定了郑州与各位携手并进的信心。“借助此次机会,我们诚挚邀请大家了解郑州、投资郑州,共享国家战略叠加机遇,共筑产业升级新生态,共赢开放发展的新未来。郑州将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优质的服务,为每一位企业家保驾护航,让企业在郑州能够放心投资,舒心创业,安心发展。”
均瑶集团旗下的
吉祥航空已经在郑州开设了两条独家国际航线,下一步将继续深度参与郑州高质量发展。参加推介会的均瑶集团总裁王均豪有两点深刻感受,他表示,一是感受到了郑州市政府的市场化。一般政府招商引资会议都是官方平台来运作,而这次是通过上海证券报这个第三方平台来进行,很有新意,也很市场化。二是感受到了郑州市政府的战略高度。“庄市长刚履新郑州,就带队来到上海,体现了对标上海、对接上海的战略高度。相信郑州和上证报携手,定能结出硕果,行稳致远。”
作者:聂林浩王乔琪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