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浙江省将谋划推进120个强港项目建设,全年预计完成投资超600亿元。
“按照整体的规划,2031年我们整个佛渡港口650万标箱吞吐能力就要建成释放。”在今年初召开的浙江海洋经济工作会议上,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投资管理处副处长闫书锋公开表示,目前,浙江宁波、舟山等地相继成立海洋经济发展局。聚合集成资源力量,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港建设提速:120个项目撬动600亿投资
2024年,浙江301个海洋强省建设重大项目完成投资超过2000亿元,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3900万标箱,渔业一产产值超过980亿元,渔船生产安全事故实现“双下降”,各项重点目标任务顺利达成,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体来看,近年来,浙江在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海洋船舶与高端装备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一批企业积极拓展海洋业务,为现代制造业等领域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记者了解到,宁波正在积极谋划推进一系列重大项目建设,如深远海风电母港宁波片区、海上能源岛等。
浙江省人大代表、宁波
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夏峰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公司原本主要生产陆缆产品,但近年来通过持续科技创新,自主研发并突破了高端海缆技术,打破了国际垄断,实现了电缆产品从陆地到海洋的跨越。
夏峰建议,以这些重大项目为牵引,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并率先在宁波开展海上能源岛示范试点,以加快构建海上综合能源体系,推动海洋新能源产业的延链补链,从而布局建设千亿级现代海洋能源产业集群,成为全省海洋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夏峰还建议,宁波应布局建设高能级海洋科创平台载体,并搭建包括海洋+低空经济、大数据、碳汇交易、矿产资源等在内的多种应用场景,以探索成立“海洋+”创新场景实践中心,“这将有助于加速海洋前沿技术的突破与商业化应用,从而抢占未来海洋产业的新赛道”。
此外,夏峰认为,应继续支持海洋产业创新联合体建设,并鼓励链主企业积极参与海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推动更多“卡脖子”海洋关键技术成果的转化落地。这将有助于涉海企业抱团“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共同打造海洋经济的主力军,为建设创新浙江贡献海洋力量。
科技创新赋能: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
传统海洋产业加速变革的同时,今年浙江以科技创新为动能,加速推进新质生产力“入海”。
今年1月,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印发《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实施方案(2025—2030年)》。
《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建成20个深远海大型养殖渔场,建设5个现代化海洋牧场综合体,深远海养殖产量达到8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规模达250亿元,以“海上风电+深远海养殖”为载体向专属经济区拓展,推进产业空间拓展和结构转型升级,将浙江打造成深远海养殖和现代化海洋牧场创新省份。
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浙江,近年来积极推动海洋药物产业与现代海洋渔业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以杭州和宁波为研发中心,温州、绍兴、舟山、台州联动发展的格局。在海洋生物医药领域,杭州被定位为“
中国医药港”,而宁波生物产业园则成为引领的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基地。未来,浙江计划大力引进药物研发、生产及创新项目,推动其产业化落地。
在渔业方面,浙江的近海远洋捕捞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并拥有7个国家级渔港经济区。为建设海洋渔业现代化先行省,浙江将重点引进深远海养殖、陆基工厂养殖、渔旅融合、风渔互补、渔光互补等产业链项目与企业,旨在打造涵盖育种育苗、海洋捕捞、精深加工及“渔业+”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
此外,海洋旅游产业也是浙江重点发展的领域。浙江计划引进海岛旅游综合体、海岛度假酒店与民宿、邮轮游艇、海上垂钓、帆船以及海洋低空旅游等业态与项目,进一步丰富海洋旅游产品。
在港航服务业方面,2024年10月,国家批复了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及全国首个大宗商品枢纽建设方案,预计将带来1700亿元的强港投资。浙江将借此机遇,加快打造5大千万级集装箱泊位群和煤、矿、油等3大亿吨级大宗散货泊位群,进一步提升港航服务能力。
财经评论员徐浩平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浙江虽然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但海洋渔船普遍面临船体陈旧、设施设备老化、安全隐患多及能耗增加等问题,这不仅威胁渔民的作业安全,减少其收益,还制约了海洋渔业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海洋渔船设施设备的更新改造成为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徐浩平认为,浙江海洋渔船设施设备的更新改造,不仅为本地海洋渔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长三角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已成为我国海洋经济的重要增长极。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共同推动海洋产业的发展,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进而推动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的协同发展”。
2025年海洋经济发展有哪些重点任务?
下一步,浙江要着力聚合集成优势资源,加快建设海洋强省。
根据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召开的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今年,力争全省海洋生产总值高于全省GDP增速1个百分点;实现海洋经济领域项目投资2200亿元以上,海洋渔业一产产值突破1000亿元。
聚焦实现高能级开放,以宁波舟山港总规批复为契机,统筹抓好“硬建设”和“软联通”,加快港口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持续推进一流强港改革,推动航运服务提质增效,建成港口营商环境最优省,服务高能级开放强省建设。力争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超4000万标箱,重点推进强港重大项目120个、投资600亿元以上。
同时,全力攻坚强港项目,力争推进强港重大项目120个、投资600亿元以上。全力攻坚港口营商环境,全力推动“浙江e港通”品牌提质扩面。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