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img.php?http://webquoteklinepic.eastmoney.com/GetPic.aspx?nid=1.603659&imageType=k&token=28dfeb41d35cc81d84b4664d7c23c49f&at=1)
12月19日晚,
璞泰来(603659)公告称,公司于12月18日收到瑞典战略产品监察局通知,
因公司不能完全同意其根据瑞典《外国直接投资法》对公司计划开展的瑞典10万吨锂离子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投资项目提出的条件,故对该投资未予以批准。 公告显示,早在2023年5月4日,
璞泰来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投资建设负极材料生产基地的议案》,并经公司于2023年5月22日召开的2023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据悉,
项目计划总投资不超过157亿瑞典克朗。资金来源为公司自筹资金,其中计划以自有资金出资约30%,计划项目贷款融资规模约70%。 璞泰来称,瑞典10万吨锂离子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项目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公司启动并完成了在国内相关部门的对外直接投资备案流程。
同时,
璞泰来聘请了国际知名咨询机构,对项目涉及的环境影响、道路交通、雨雪水管理、消防和能源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出具相关可行性研究报告,就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提交瑞典有关机构审核;就项目土地、供水、供电、项目建设与工业园区、供电单位等单位展开了密切的交流与谈判,并逐步确定了项目实施方案。
此外,
璞泰来还与设计单位根据项目情况共同确定了项目设计和建设方案。
根据公告,根据瑞典2024年生效的《外国直接投资审查法》,
璞泰来2024年2月向瑞典战略产品监察局提交了外国直接投资申报;2024年6月瑞典战略产品监察局决定启动对该投资的审查。
2024年12月3日,瑞典战略产品监察局对公司投资项目提出了多项要求,涉及瑞典紫宸股权控制权、管理层组成、研发成果归属及监管安排等方面。
璞泰来称,经过审慎评估和深入讨论认为,
这些要求在商业逻辑和实际操作层面均存在较大挑战,并提出了更具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然而,在与瑞典战略产品监察局的进一步沟通中,
其未能同意公司提出的反馈意见。2024年12月18日,公司收到瑞典战略产品监察局通知该项投资未获批准,公司亦可在规定时间内向瑞典政府提起上诉。
璞泰来表示,瑞典战略产品监察局对公司瑞典10万吨锂离子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项目提出的条件,公司不能完全同意,鉴于瑞典战略产品监察局做出对公司该项投资未予以批准的决定,公司拟终止瑞典10万吨锂离子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项目的实施。
同时
璞泰来拟进一步向瑞典政府提出上诉。公司将和瑞典政府有关部门保持沟通,探讨项目继续推进的其他可能性。
璞泰来表示,
公司各项可行性研究已支付的金额约1,400万元(人民币),整体金额可控,对公司当期财务状况影响较小,且鉴于瑞典战略产品监察局为《外国直接投资法》指定审查机构,公司与各咨询机构的合作协议因不可抗力因素无法继续实施,故公司预计不会产生较大的额外负担。鉴于瑞典10万吨锂离子负极材料一体化产能尚未开工建设,
故对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无重大影响。 此外,
璞泰来还表示,因为项目尚未具体实施,中短期对公司海外的业务影响不大,公司将跟相关有海外需求的客户进行沟通,寻求其他替代的中长期供应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在江西、溧阳、内蒙生产基地已形成15万吨/年的负极材料产能,四川生产基地公司在建产能为28万吨/年,能够满足当前国内外客户的产能需求。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
璞泰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1月,2017年11月在上交所上市,公司所服务的锂离子电池市场,处于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及高效储能相关的关键产业环节。
二级市场上,截至12月20日收盘,
璞泰来涨1%,报17.2元/股,总市值367.6亿元。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读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