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img.php?http://webquoteklinepic.eastmoney.com/GetPic.aspx?nid=1.603719&imageType=k&token=28dfeb41d35cc81d84b4664d7c23c49f&at=1)
2月11日晚间,
良品铺子(603719)发布公告,
股东达永有限公司因自身资金需求,计划自2025年3月5日至2025年6月4日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1203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3%。该公司2月11日收盘报13.85元/股,以此计算,1203万股的市值近1.67亿元。
日前,根据良品铺子发布的2024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4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2500万元至4000万元。上年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0亿元。 对于业绩亏损的原因,
良品铺子称,2024年公司遵循“降价不降质”方针,进一步在门店渠道对部分产品实施降价策略,并在产品结构上进行了调整及新品类的尝试,售价下调及产品结构的调整影响了公司的毛利率,因此公司2024年净利润表现为下降。
在良品铺子对业绩下滑的解释中,记者注意到该公司把“降价”当做主要原因。在商业模式中,“以价换量”向来不是什么新鲜词,其最终目的是通过营收的大幅提升对冲掉毛利率的下滑。
但良品铺子最新的财报反映,该公司的营收不升反降,反而拖累了公司的净利润。 过去,
良品铺子的定位一直是高端零食,产品全面降价意味着
良品铺子主动放弃了高端零食的定位,经营战略转向追求“性价比”。追求性价比的同时,难免会牺牲掉公司的利润。从利润率数据来看,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
良品铺子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26.84%和0.3%,而2023年三季度末这两项数据分别为28.54%和3.18%,
对比后可以明显看到,良品铺子2024年的利润率数据明显降低了;但从营收和净利润来看,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良品铺子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54.8亿和1939万,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8.66%和-89.86%。 公开资料显示,
良品铺子自2006年创立以来,长期秉持高端化市场定位。2017年,
良品铺子相继获得高瓴资本两轮投资。2020年2月,公司正式登陆上交所,成为“高端零食第一股”。彼时的
良品铺子风光无限,一度被业界称为“零食一哥”。但随着量贩零食市场的发展,
良品铺子近些年的日子并不好过。
近年来,零食市场面临着激烈竞争。从外部环境来看,以“零食很忙”为代表的量贩零食店迅速扩张,直接抢占市场份额。截至2024年底,“零食很忙”和“赵一鸣零食”合并后的集团门店总数超过1.4万家。而2023年
良品铺子的自营净开店258家,直营店总数为1256家;同期加盟店净闭店191家,剩余2037家。而且,
相比之下,良品铺子人均消费达56元,远高于竞争对手20元的均值,良品铺子的产品和价格竞争力均受到极大挑战。 同时,据统计,2022年
良品铺子电商渠道收入出现罕见的负增长,2023年更为恶化,同比暴降32.6%,占营收比重下滑10.58%至39.8%。
线下布局方面,前述的量贩零食急剧挤压市场份额,使得专注做自营模式的
良品铺子开始不再“爆火”。反观其竞争对手
盐津铺子,通过跟量贩零食渠道深度合作实现了业绩的稳步增长。
正是因为良品铺子庞大的自营门店体系,使其在2024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成本达到了40.09亿,而盐津铺子的营业成本仅为26.32亿。 根据公开资料,
良品铺子近来遭股东频频减持。大股东达永有限公司2024年以来多次大笔减持,累计套现金额已超3亿元。此外,另一发起人高瓴资本也已完成清仓减持。(文章来源:深圳商报·读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