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4月19日讯 今日,全球首个人形
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开跑!20支人形
机器人赛队与跑步爱好者一起冲出起跑线,在21.0975公里长的赛道上挑战极限。
随着发令枪响,20个人形
机器人依次起跑,样式、身高、体重、功能等均有不同,有的
机器人高达1.8米,仿佛大步流星的小伙子;有的
机器人才1米多高,像是蹦蹦跳跳的孩童。
《科创板日报》记者现场获悉,来自北京人形
机器人创新中心和优必选科技的天工Ultra在比赛开始2小时40分钟后率先完赛,于旋风小子队的松延动力N2
机器人位列第二名,上海卓益得行者二号
机器人获得第三名。
比赛开始前两家就奠定了领先优势。1.8米高的人形
机器人“天工”迈着两条大长腿,率先冲出。紧随其后的是“松延动力N2”
机器人,它个子比“天工”小一些,身高仅1.2米,迈开小短腿,底盘非常稳。
此外,《科创板日报》记者还从比赛现场获悉,宇树科技
机器人G1在大约12点半出现在终点,属于城市之间科技队。据悉,宇树科技官方本次并未参赛,是第三方客户购买的G1
机器人参赛,由客户方自行调整的算法。
天工和N2分获冠亚军 “砰!”2025年4月19日早上7点30分,随着一声清脆的枪响,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
机器人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
“天工Ultra”、行者二号等业界“顶流”纷纷亮相,城市之间科技队选手城市之间-笨笨在出发前和观众互动……随后
机器人们在所属工程师的操控下,迈着机械却又充满个性的步伐,有序起跑。
人形
机器人“各显神通”。首先,“天工Ultra”在南海子公园平稳起跑,只见它步履矫健,身高约1.8米、体重约55公斤,在三名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冲向终点,沿途中遇到上下斜坡、转弯等复杂地形, 步履也丝毫不乱,最终“天工Ultra” 夺冠。
不过,夺冠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赛程过大半后,天工
机器人一度摔倒,在经过技术人员紧急维修后继续出发。
据悉,今年“天工Ultra”不仅将时速从6千米/时提升到最高峰值速度12千米/时,还通过搭载“一脑多能”“一脑多机”的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变得更聪明。
关于本次比赛夺冠,北京人形
机器人创新中心工作人员向《科创板日报》记者介绍,此次马拉松赛,无疑是对人形
机器人在真实环境中综合性能的一次系统性检验。“天工Ultra”因其大功率的一体化关节、低惯量腿部结构设计,在奔跑速度上极具爆发力。但有了条件,还需要重点解决机器本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关节发热等问题。
旋风小子队参赛选手松延动力N2
机器人足蹬斯凯奇运动鞋,头缠“必胜”红巾,在赛道上做起了准备工作。最终,在本次半程马拉松比赛中,旋风小子队的
机器人“松延动力N2”获亚军。
关于本次比赛夺得第二名,松延动力董事长姜哲源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之前对本次比赛预期不高,但没想到包揽成人组比赛第二名,N2也是全场唯一不牵绳独立跑完全程的队伍。
在比赛过程中亦有惊险一面,有
机器人摔倒后头部受伤,被扶起后以“无头”状态坚强奔跑,赢得了现场观众的欢呼。
《科创板日报》记者现场发现,在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参赛选手中,一位名叫“0306小巨人”的
机器人,以75厘米的身高、10公斤的体重和银蓝拼色的萌系外观,成为
机器人选手中的“最萌存在”。其会说话,能招手,还可跑步、站军姿,据悉,其来自北京科技职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据介绍,“0306小巨人”诞生仅44天,虽然叫‘小巨人’,但它个头不高,底盘低,为的是跑得平稳、不摔跤。
本次还设置了
机器人表演区,来自加速进化等的
机器人翩翩起舞,机器狗们则热情和观众互动。
本次马拉松全程21.0975公里,赛道起点为南海子公园一期南门,终点位于通明湖信息城。记者获悉,本次多数
机器人未跑完全程,因封路及完赛关门时间等因素,最终跑完全程的约有六七个。
此外,本届
机器人马拉松比赛,近期备受瞩目的宇树
机器人官方并未直接参赛。宇树科技回应《科创板日报》记者称:主要忙于准备人形
机器人的格斗直播,因而未能参赛。“比赛都需要提前好好准备,我们最近事情比较多,和很多其他
机器人公司类似就没直接参与。”
但据《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现场有多只参赛队伍采用宇树科技的
机器人,并搭载自研算法参与了比赛,因而宇树
机器人的身影仍出现在赛场。
比如,清华大学的参赛队伍使用宇树
机器人进行比赛,但胸前标着“易方达
机器人erf”字样。
宇树G1
机器人还作为城市之间科技队的选手亮相。该团队为G1进行了适赛化改造升级,包括将灵巧手质地更换为复合型塑料从而减轻负重;在侧面改装为开放式电池仓,通过卡扣式设计实现电池快速换取。
在比赛过程中,城市之间科技队的宇树
机器人一度摔倒,但迅速站起向观众挥手致意再次投入比赛。
《科创板日报》记者现场了解,城市之间科技队的宇树
机器人出现在全球首个人形
机器人半马终点的时间大约是12点半。
对于G1在本次半马中的表现,宇树科技表示,“G1人形
机器人,从去年发货开始已经出售给全球非常多的客户,使用了很久。所以这次马拉松比赛,也有好几个独立的团队使用我们的
机器人。比如客户用他们自己的算法参与了比赛,所以在现场能看到不少宇树科技的
机器人。有好几个独立团队在使用,不同人操作或开发情况下,
机器人的表现差别很大。”
但现场亦有业内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宇树
机器人重在动作演示和表演,而非长跑,因为需要考虑到续航能力等因素。
据介绍,本次比赛是人形
机器人全球范围内首次在开放环境下的长距离耐力测试,对
机器人而言,在环境适应、地面应对以及通信等方面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确保更多
机器人能够顺利完赛,参赛团队在比赛过程中可以更换电池,也可通过更换
机器人以接力形式参加全程比赛。赛道沿线还设置了多个补给站,提供电池更换、
机器人维护及数智医疗等后勤保障服务。
人形机器人正从产品化向实际市场过渡 根据最新发布的《2025人形
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研究报告》,人形
机器人与具身智能加速演进,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制高点。2025年,全球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195.25亿元,2030年预计达2326.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64.18%。
报告指出,2025年,人形
机器人产业有望从“技术验证期”向“规模化商用期”快速过渡。随着成本下探与生态完善,产业有望复制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
而此次在北京亦庄举行的人形
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可谓中国在人形
机器人领域技术实力的集中展示。作为融合了前沿科技的创新产物,人形
机器人正站在时代变革的风口浪尖,这场赛事也为观察人形
机器人产业,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
快思慢想研究院院长田丰认为,人形
机器人踏上赛道奔跑,是科技的一小步,但却是科普的一大步。以喜闻乐见的场景,让更多
老百姓了解到
机器人,也给予了国产
机器人的展示平台。
“马拉松的场景作为
机器人场景的早期阶段,主要考验腿部控制,也比较适合拿来比赛。现场来看,不同
机器人的水平存在差异,有的能跑直线较快。在模式上,有的
机器人是跟随奔跑,前方会有领航员装着信号发射器,引导
机器人跟着跑;有的
机器人则是遥控奔跑,操控手跟在
机器人后面遥控操作。” 田丰称。
一名初创企业CEO在观看完比赛后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机器人马拉松是不错的实战检验。“但目前看来散热、稳定问题都比较突出,在机械能力层面比起动物界的牛马仍有明显的距离。”
在田丰看来,人形
机器人行业正处在从产品化向实际市场过渡的关键时期,亟需解决核心零部件的技术难题。“比如成本更低、更小型化的电机,更为强大的大脑以应对复杂逻辑任务的需求,以及复杂环境里可以灵活应变的小脑运动控制系统等。”
目前,人形
机器人在工业生产、医疗和特种救援等领域展现出一定的应用潜力,但尚需深度适配特定场景、大幅降低成本、群体智能协同,这都需要长期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市场培育。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