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丁莉广州报道 2月5日,广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产业”毫无疑问是重中之重。
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主题,广东“新春第一会”分别聚焦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百千万工程”、金融服务业、“五外联动”等话题开设五个分论坛。其中,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讨论被置于首位。
从广东整体产业结构看,目前全省已形成电子信息、轻工纺织、材料、石化、农业与食品、家电、软件与信息服务、汽车等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其中电子信息、石化、家电等传统优势产业2024年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13.4%、7.1%、5.9%,跑赢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2%),立稳产业“顶梁柱”。
踏入“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国际国内复杂的经济形势,如何稳住产业底座,或成为这座经济大省的重点考量。同时,万亿量级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有望激活更大规模的市场需求,为广东一批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打开更大应用空间。
“作为GDP的主体部分,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依赖于传统产业的增长。高科技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也是得益于我们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发展传统产业的政策与规划,应该成为政府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会现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表示。
重塑传统产业竞争力
不那么“吸睛”的传统产业,构成了广东“产业金字塔”的底座,也成为这座经济大省开年第一会的“头号议题”。
“在广东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中,就有6个属于传统产业范畴。其中,汽车、石化、家电、轻工纺织、食品、钢铁、建材、机械等传统行业占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超七成,利税占六成五,从业人员占七成五。”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厚培产业发展优势”分论坛现场,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涂高坤用一组数据更直观说明传统产业之于广东的地位。
迈入2025年,面对内外部压力,传统产业如何重塑竞争力?樊纲认为,用新的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及加大传统产业内部兼并重组,是发展传统产业的重要路径。
“用新技术,如互联网、Al,改造提升的传统产业,提高了效率、改善了产品质量,创造了新的用途,原则上也是一种新质生产力。同时,传统产业还有一个特点是,在长期的发展中积淀了大量的企业,激烈竞争,压低利润,难以创新,应鼓励传统产业内部的兼并重组,吸引更多的股权投资基金参与,推动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提高集中度。”樊纲表示。
从分论坛现场一众企业代表分享的转型探索看,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代表的技术升级仍然是传统产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求新求变的关键方向。
自2015年启动数字化变革,累计投入30亿元,逐步实现“研发设计—生产—经营管理—物流—销售—售后—战略规划”全链路数字化的
东鹏饮料,将自己形容为“数字化转型的受益者”。
“依托数字化,我们已链接起2.4亿消费者与近400万终端,并以真实、客观、即时的数据反馈统一决策维度、提供决策依据,供应商、经销商满意度达97.5%,消费者喜爱度达92%。”
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蒋薇薇表示,过去5年,
东鹏饮料营收复合增长率超过20%,其中2024年销售回款达200亿元,市值已突破千亿元。
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萧礼标也认为,数智化已成为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我们每年都在投入数字化,不断引进数字化喷墨打印设备、智能储坯系统、AGV搬运
机器人等国内外先进装备技术,从原来简单的自动化改造,到后面整体智能化系统的建造,持续缩短排产周期、降低产品库存、减少一线用工、提高生产效率,也增加了经济效益。我相信这是一个对企业发展长期有效的方向,我们也将继续往这方面投资、努力。”萧礼标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
谈及2025年企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挑战,萧礼标直言,“外部环境的影响每时每刻都会发生,更加考验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战略定位的准确性和竞争力的提升。我相信只要企业做好自身,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都能成为发展机遇。我们此前一直坚持技术创新,推进绿色化和智能化改造,其实就是应对未来市场变化的提前布局。对于今年行业发展的预期,我们保持审慎乐观的态度,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
打开未来产业应用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大会当天,全尺寸人形
机器人也现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厚培产业发展优势”分论坛场外,借助动捕技术,“夸父”实时模拟着工作人员的动作,炫酷外壳将科幻感拉满,与人们印象中灰扑扑、低存在感的传统产业似乎格格不入。
一场聚焦传统产业的论坛为何会邀请
机器人企业入场?双方能聊到一块去吗?答案呼之欲出——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根源于传统产业的需求。
机器人无疑成为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过去一年,自动化、“无人化”的巨大需求叠加“两新”政策的刺激,广东工业
机器人乘势而上,年产量达24.68万台套,增长了31.2%,占全国44%,连续5年全国第一。
热络的赛道还在吸引更多传统企业“跨界”进入。珠海
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格力做
机器人已有多年,并借工业
机器人帮助上游供应商进行技术改造。公开资料显示,
格力电器机器人产品已覆盖了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加工、家电制造、3C等多元场景。
事实上,格力向
机器人的跨界路径延续了一种“广东步调”——传统制造龙头企业以自身数字化转型为出发点,凭借多年技术积淀布局
机器人,再在此基础上向其他行业的工业
机器人业务延伸触角,带动更多产业集群、传统企业实现转型。
当
机器人进一步搭载人工智能大模型,并向人形进阶,便有了更多同传统产业融合、赋能的可能性。如何让老树发新芽?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广东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以垂直大模型为主,与行业结合紧密、在应用上更快一步是其突出特征。与之类似,当多数人形
机器人还停留在“秀肌肉”阶段,“粤字号”人形
机器人已开始走出实验室,进入工厂当中。
“乐聚的目标一直很明确,我们不只是要做一台能跑能跳的人形
机器人,而是要真正推动人形
机器人赋能千行百业。”乐聚
机器人董事长冷晓琨调研发现,工业领域存在大量非标场景,相关岗位已面临招工难、培训成本高、管理粗放等问题,只有人形
机器人能凭借其灵活性、泛化性和通用性优势解决传统制造的难题。
日前,乐聚第100台全尺寸人形
机器人交付北汽越野车,迈入批量交付的新阶段。
同样来自深圳的企业优必选也在加速落地当中。目前,其已成为全球进入最多工厂实训的人形
机器人。优必选首席品牌官谭旻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汽车行业也面临着缺工、少工的突出挑战,特别是在所谓的“数字蓝领”方面,而人形
机器人可以说是解决这个困境的最优选项。
去年10月,优必选最新一代工业版人形
机器人Walker S1进入
比亚迪汽车工厂进行实训,与L4级无人物流车、无人叉车、工业移动
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管理系统协同作业。结果显示,Walker S1能精准识别料箱、将之搬运上料车,并具备实时反馈物料信息的能力。这种智能化物流解决方案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和质量。
大会期间发布的《广东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报告(2023-2024)》也将智能
机器人列入了全省十八项重点产业当中。这一在传统产业转型基础上激发出来的产业,已成为传统产业与新兴科技对撞出来的第一颗火花。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