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2月以来,国内主流芯片企业和云服务厂商纷纷宣布适配或支持DeepSeek模型服务。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系列的快速适配举动充分展示了中国AI产业的技术实力和协同效应,产业链自主可控趋势正在显现。
算力“去依赖化”预期加速 DeepSeek的创新提升了算力使用效率,一方面,算力硬件的门槛开始降低,无需依赖高端芯片也可实现应用落地;另一方面,模型成本的降低及技术进步将推动整个算力市场需求上升。业内人士预测,国产芯片企业有机会迎来规模化应用。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至少16家国产主流AI芯片企业陆续宣布完成对DeepSeek模型的适配或上架服务。这些企业包括华为昇腾、沐曦、天数智芯、摩尔线程、
海光信息、壁仞科技、太初元碁、云天励飞、燧原科技、昆仑芯、灵汐科技、鲲云科技、希姆计算、算能、清微智能和芯动力。
以硅基流动为例,据介绍,其推出基于昇腾云服务部署的DeepSeek V3/R1模型,采用华为自研推理加速引擎,性能可以持平全球高端GPU部署模型效果。
国信证券最新研报称,通过与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的适配,国内全功能GPU对复杂AI任务的支持能力将得到验证和优化,有助于国内AI全产业链发展。
国泰君安表示,国产芯片厂商与DeepSeek的合作将有望推动AI芯片、AI芯片技术生态与AI大模型形成闭环,加速国产AI算力生态自主可控。
云厂商迎来发展新机遇 云厂商和智算企业也在积极发力。截至目前,已有华为云、天翼云、腾讯云、阿里云、百度智能云、火山引擎、京东云、联通云、移动云、浪潮云等至少10家国内云服务巨头,无问芯穹、硅基流动、云轴科技ZStack、PPIO派欧云、超算互联网、青云科技、算力互联、并济科技、优刻得、
神州数码、
并行科技、北京超算等至少12家智算企业宣布了对DeepSeek的支持。
民生证券认为,云厂商是DeepSeek能力的“放大器”,DeepSeek带来高效的训练方法让算力门槛显著降低。而算力门槛的下降给予云厂商们以低门槛部署“杀手级”应用的机遇将不断扩大。
一名资深半导体行业投资人称,云厂商和智算企业也是AI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此次相关企业的快速发力说明国内AI产业链链条完整,上下游企业协调配套能力强。
超智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欢表示,国内从芯片设计到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比如海光、沐曦、天数等企业的迅速崛起,以及云计算平台与自主研发算法的深度融合,正以实际行动证明,中国不仅可以在低附加值的领域站稳脚跟,更有能力在高附加值领域中实现供应链的自主可控。
产业链“生态协同”效应显著 DeepSeek带来的影响不是单一的技术突破,而是整个产业链的协同进化。从芯片到算法,从算力到应用,再到云服务,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而DeepSeek的出现刚好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交点,让各个环节能够更好地互联互通。
识因智能董事长王春辉表示,DeepSeek现象说明科技创新正从“硬件堆砌”的竞赛转向“算法-硬件-场景”协同发展,未来竞争更依赖生态整合能力而非单一技术优势,改变了科技生态的侧重点。
整体来看,中国科技企业正在从“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取暖”。这种抱团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的合作上,更体现在生态整合和资源互补上。这对于提升中国科技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华泰证券称,国内AI芯片企业快速适配的行动充分展示了中国AI产业链的技术实力和协同效应。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