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新领域抢占新赛道 广东产业发展谋“远”向“新”,凯赛生物最新消息,688065最新信息

《 凯赛生物 688065 》

涨停原因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财务数据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开辟新领域抢占新赛道 广东产业发展谋“远”向“新”
2025-02-07 06:51:00
岭南春来早,人勤地生宝。2月5日,广东“新春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如约而至。此次大会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交流研讨,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描绘奋进蓝图,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把握世界产业发展新趋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战略之举、关键之为。大会期间,广东首次向外界公布了全省产业“家底”,并明确提出,将实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八大行动,“一手抓传统产业、优势产业巩固优化,一手抓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壮大,聚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下大决心、集中发力,着力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多措并举把产业根基扎得更深更厚更实。”广东产业发展如何向新求质、向新图强?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多位与会人士和行业专家。
  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
  作为新兴产业的代表之一,人工智能(AI)近年来发展迅速。尤其是近期国产大模型DeepSeek(深度求索)的爆火,让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备受关注。
  在大会举办的“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分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副主任徐彬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十五五’时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对于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比以往更具战略意义。”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新时期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中应取得更大成绩、作出更大贡献。
  徐彬特别提到,为了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高不确定性、高竞争度等特点,需要高度重视“三早”——引导资金投早期、人才使用用早期和行业监管重早期。
  徐彬表示,人工智能经济时代相比工业经济时代的制造规模化,可能出现服务规模化发展局面,会出现AI医生、AI营养师等普及化多样化发展,甚至会发展到人形机器人做厨师、做司机、做保姆的阶段,这些服务都需要监管,人工智能的应用普及程度很大程度取决于管理创新程度。
  佳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伟表示,通用大模型的诞生只是一个起点,其最终还是要落脚到特定应用场景、解决行业具体问题上,这也将成为国产大模型的最大竞争力。
  刘伟表示,佳都科技连续3年参加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深刻感受到广东非常重视科技赋能产业发展。他表示,实现高质量发展有很多不同的路径,其中科技是最重要的手段,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手段提高千行百业的技术水平。
  刘伟提到,面向未来,佳都科技要做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要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特别是在高性能计算、深度学习框架和AI芯片等领域。还将持续优化场景应用,真正释放AI价值。聚焦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重点领域,打造更多标杆性应用案例,推动AI技术赋能更多的行业,释放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此外,佳都科技将积极推动AI与垂直行业的深度融合,AI的深水区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
  加快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平台建设
  如今,机器人特别是人形机器人的开发应用,关系到社会分工的新形态和人机协作的新内容,也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
  大会期间,现场展示的来自广州里工实业有限公司人形机器人“里掂D1”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该公司总裁李卫铳告诉记者,目前全球人形机器人约38%的供应链企业在中国,而中国约57%的供应链企业在大湾区。
  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冷晓琨接受采访时表示,乐聚机器人于2016年成立,当时人形机器人尚属于“小众赛道”。2023年11月,工信部出台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之后,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了迅速发展期。
  “在2018年我们做第一台大尺寸人形机器人的时候,成本报价接近300万元,国产化率不足10%,所有的核心零部件全部依赖进口。而现在我们正在销售的这款机器人,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90%,售价只有几十万元。”在冷晓琨看来,这种巨大的变化,得益于广东乃至全国机器人产业链的不断发展。
  “大家关注人形机器人,是因为看到了它在迈向通用人工智能之路上的突飞猛进。”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品牌官谭旻告诉记者,人形机器人更大的“舞台”应该在产业科技,“我们在两年前就已经转向了工业场景,将人形机器人真正应用到新型工业化领域”。
  在大会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获悉,2024年广东全省工业机器人产量24.68万台(套)、增长31.2%,占全国44%。当前,广东已培育出一批自主品牌的机器人本体、关键零部件制造及系统集成企业。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吴红表示,具身智能机器人是未来产业新赛道,是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领域,广东在这方面具备优势,接下来,广东还将加快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人工智能与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深度融合,强化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应用。
  加快建设低空经济服务平台和创新平台
  近年来,低空经济“火出圈”,成为全球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重要赛道。广东围绕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出台诸多利好政策,在生产制造、基建部署、场景落地、适航取证、人才培育、基础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逐步将发展红利转化为实际成果,发挥了经济大省的先行示范作用。
  在低空经济加速商业化落地的2025年,广东如何抢占先机?大会上,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主席蔡冠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看好低空经济的前景,并提议条件成熟时深港可以试水低空载人跨境运输的市场应用。
  记者留意到,《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建设省低空飞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开展低空文旅项目推广及产业培育。布局一批省级创新平台,争创1-2家国家级创新平台。支持深圳建设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省垂直起降飞行器制造创新中心。
  亿航智能首席运营官王钊指出,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经济形态,对激活立体空间资源、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变革生产生活方式、催生跨界融合新生态以及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意义重大。未来5到10年,低空经济将在多个场景率先实现大规模商业化。
  他表示,在载人出行领域,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有望成为“空中出租车”,在高楼屋顶或专门的垂直起降点起降,高效穿梭城市,缓解地面交通拥堵,提供便捷出行服务。同时,eVTOL还将广泛应用于空中游览、城市观光、交通接驳等场景,构建全新低空生态。载物eVTOL凭借无人化、智能化、集群化特点,能实现更快速及时的物流配送。在紧急救援场景中,eVTOL还可以作为应急救助工具,在复杂地面环境下迅速转运人员和物资,比如快速运送移植器官或急救药品,充当“空中救护车”;消防灭火,成为“空中119”,这些场景将在未来融入日常生活。
  不过,低空经济要实现大规模商业应用,还需完善低空监管及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满足eVTOL起降和充电的基础设施,获得监管机构政策支持,以及培养专业人才。这需要政府主导和各方共同努力。王钊表示,亿航智能也在积极布局,联合各方推动相关标准建立,朝着模块化、标准化、可复制的方向做好前期准备,为低空经济商业化运营筑牢基础。目前,以广州、深圳、珠海为核心,亿航智能已在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三核联动、多点支撑、成片发展的低空经济产业格局。
  广东纳睿雷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包晓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加速发展低空经济,安全保障管控体系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广东的低空产业蓬勃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得益于政府对低空产业链和低空基础设施的全力支持和持续投入,广东低空产业要持续走在全国前列,应该加快完善低空基础设施,形成先进的空中管控体系。
  “一个完整的、无漏洞的、无盲点的安全管控体系非常重要,我们将在这方面助力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目前企业自研的多功能有源相控阵雷达正好可以为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提供全天候、精细化的安全飞行保障。”包晓军表示,企业一直在加大软硬件方面的研发投入,包括相控阵雷达、光电传感器等各式各样的综合传感器的研发投入,从而实现从远距离、近距离、小目标和大目标的所有类型的低空飞行物的全天候、精细化、无差别的跟踪和识别功能。未来新型雷达体系将能为广东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抢占前沿领域
  《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深入实施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
  大会上,广东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小鹏汇天集团董事长何小鹏现场发言时表示,未来自动驾驶将改变中国汽车行业。他介绍,2024年,小鹏汽车已进入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2025年将是小鹏汽车国际化战略全面提速的一年,将进入全球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他透露,小鹏的目标是在2025年做到L3级别自动驾驶,并在2026年将目前最先进的自动驾驶带到全球。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高大鹏表示,德赛西威作为广东智能网联汽车电子零部件链主企业,积极响应广东高质量发展号召,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合作,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域控、显示系统、泊车系统等多个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居行业前列。新的一年,德赛西威将牢记社会责任,彰显企业担当,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关键芯片及零部件技术攻关、上车验证,为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坚实力量。
  科技企业如何把握历史机遇?对此,惠州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表示,以锂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产品市场已经形成了超过万亿元的规模,并且成为中国技术和产品在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一张名片。在新的市场趋势下,要坚持走技术创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
  “能够做出别人做不出的产品的优秀企业,将会在未来得到迅速发展,而技术和产品质量不好的企业,会逐渐地退出市场。亿纬锂能抓住了这样的机会,预测在未来3年也会保持很好的增长。”刘金成说。
  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在抓机遇的同时,也希望能够获得更多政策的支持。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臧慧卿提出,生物制造(合成生物学)是一种全新的制造方式,科技创新在其中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能够实现“质”的提升。但同时,也要做到产业的规模化,即“量”的提升,这是考验技术是否成熟、创新是否达到了一定高度的重要标准。
  “我们从无到有创造了一类生物制造的新材料,但是在进入市场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传统材料有着几十年的使用习惯,无法靠单家企业的力量去推动改变。所以也希望能够获得政策层面的更多支持。”臧慧卿说。
  羊晚快评
  产业体系向“新” 广东“智”造未来
  □李妹妍
  我们从没像现在这样,如此近距离地感受到“未来已来”。
  今年春晚舞台上,一群穿着花棉袄、转着花手绢的机器人,为全国观众扭了一场秧歌舞,精湛的表演技巧震撼世界;最新发布的国产大模型深度求索(DeepSeek),凭借其低成本、高性能的大模型技术撼动美国人工智能巨头,掀起了一场“算力革命”……作为新兴产业的代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
  广东刚刚召开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就明确提出:“要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下大决心、集中发力,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个中原因并不难理解:产业体系向新图强,广东发展才能以质取胜。
  兼具机电技术和数智技术两大优势的广东也有足够的底气。以机器人产业为例,2024年广东全省工业机器人产量24.68万台(套),占全国44%,连续5年稳居全国第一。当前,广东已培育出一批自主品牌的机器人本体、关键零部件制造及系统集成企业。接下来,广东还将加快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人工智能与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深度融合,强化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应用。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广东在新兴产业领域的布局远不止于此。一方面,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比如,中山大学将深度打造多模态世界大模型,自主赋能各类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智能硬件终端;又比如,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的类脑智能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研究和开发进展,有望在5年左右实现全球引领。另一方面,产业化落地加速推进。从佳都科技持续优化场景应用到优必选人形机器人转向工业场景,从亿航eVTOL构建全新低空生态到小鹏汽车提升自动驾驶技术,广东正以前瞻性的眼光和战略性的布局,抢占前沿领域,不断确立广东未来发展新优势。
  外界还留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受邀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主会场现场发言的企业经营者代表一共有4位,分别是华为公司董事长梁华,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洪波,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广东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小鹏汇天集团董事长何小鹏。华为、美的、中芯国际、小鹏分别代表了智能手机、智能家电、先进芯片、新能源汽车四大产业,足见广东对先进制造业的高度重视。
  “冲出中低端、抢占制高点、致胜新赛道”“共同奔赴破土而出的产业盛宴,共同迎接人机共生的智能世界”“东西南北中,发展到广东”……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东的宣言豪迈且有力,要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练好高质量发展的“看家本领”,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未来已来。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广东以其坚实的产业基础、创新的科技力量、优越的市场环境,成为了新兴产业发展的热土。而与此同时,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双轮驱动下,广东的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正以磅礴之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南粤大地上成就最动人的“双向奔赴”。
(文章来源:金羊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开辟新领域抢占新赛道 广东产业发展谋“远”向“新”,凯赛生物最新消息,688065最新信息

sitemap.xml sitemap2.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