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空经济联盟2月14日召开“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项目论证会,并正式启动该项目。
据介绍,该项目旨在尽快实现全国各地低空交通网络指挥平台和地面若干飞行服务设施标准统一,形成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为各地低空交通网络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民航数据通信、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九洲空管、
中兴通讯、千寻位置、
超图软件、
航天宏图、大有时空等30多家会员企业负责人和有关民航专家参加了论证会。
中国低空经济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由于低空气象条件复杂,风切变、强对流、强降水都会对空域管理带来严重影响。气象、通信、情报、监视作为空中管理的四大核心,与高空空域管理完全不一样,需要制定新的管理规则、标准、接口,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如果没有完善的空中交通指挥网络平台和地面若干飞行服务平台为低空经济提供有效的飞行保障,我们低空经济将无法形成,我们的无人机、eVTOL等航空飞行器也不可能实现常态化飞行。”罗军说。
罗军表示,目前很多地方都在建设各自的空中交通网络,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接口,质量参差不齐,未来各个城市的空中交通网络可能无法实现联网,犹如十年前的新能源汽车,每个厂家的充电桩接口都不一样,最终造成巨大浪费。而启动“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正是为了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从行业的专业角度及时引导,科学规划,少走弯路,实现高水平布局。
中航证券认为,低空航行系统是低空经济能飞起来、管得住、产业释放活力的先决条件。当前,城市空管信息系统、空域管理辅助系统、飞行服务站系统、城市立体交通网等分散在航空、通信不同领域中,整合难度较大。同时,我国缺乏有效的网络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低空感知探测和通信,现有的感知探测基础设施和低空通信效果差、速度慢、规模小、管理低效,影响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足以满足未来大规模的低空场景使用;同时,针对各类基础设施的需求标准也尚未统一出台,信息基础设施的同步推进是低空经济产业大规模推进的重要节点之一。
2024年是公认的低空经济发展元年,低空产业链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业内普遍认为,今年,国家将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低空经济的定位和发展规划,并完善相关监管细则,同时加快空地基础设施、飞行服务平台等建设,为低空产业高质量发展铺设扎实的基础。
步入2025年,各地继续抢滩这一新赛道,力争成为低空经济的“排头兵”。
以地方命名的低空产业发展基金正陆续成立。例如,2月12日,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2025年新春第一会成功举行。在会议现场,规模20亿元的江苏无锡低空经济和空天产业专项母基金(暂定名)成功签约。该基金将结合无锡产业优势,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投资。重点聚焦低空经济、商业航天、飞机配套产业链,涵盖整机制造、飞行控制、复合材料、传感器、电池系统、航空发动机、火箭发动机、卫星整星等领域,以及产业链上设计、制造、装备、材料、系统集成等新质生产力产业。
由各个地方国资领衔的低空经济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久前,广州市国资委规划发展处发布消息称,广州市国资委、广州市发展改革委近期指导相关市属企业,组成国资联合体发起设立广州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公司(筹)。该公司将发挥低空经济产业链主作用,联动市属国企发挥好各自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加快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发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步入2025年,低空经济领域投融资依旧火热。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7日,2025年国内低空经济领域已出现15起融资事件,其中亿元级融资有5起。
赛迪顾问测算,2024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预计可达6702.5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8591.7亿元,乐观预计到2026年突破万亿元。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