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股票11月1日电10月29日晚间,碳化硅衬底龙头企业
天岳先进发布了2024年三季报。公司2024年1-9月份展现营收、净利快速增长的趋势。
报告显示,2024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8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5.3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3%,双创新高。
前三季度营收、净利规模已超去年全年。公告显示,业绩的持续增长得益于公司在导电型碳化硅衬底业务方面的快速发展,与国际一线大厂的合作和车规级产品优势,推动
天岳先进在2024年前三季度的收入规模已超越2023年全年,净利润本年扭亏为盈并保持增长。
天岳先进是国内知名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衬底龙头企业,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推动我国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碳化硅半导体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和储能等终端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应用领域广阔推动行业持续发展。
近年来衬底龙头
天岳先进在大尺寸、高品质产品方面引领行业发展,公司在关键核心技术环节等方面持续发力,保持了强劲的发展趋势。
公司经营业绩持续向好,毛利率较去年同期增长11% 公司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25.8%,较上年同期增长11个百分点。随着公司临港工厂的顺利投产,公司在技术和规模化优势带动下,凭借着良好的产品品质,推动了毛利率恢复增长。一方面公司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了55.34%;另一方面,公司定位为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高品质车规级产品,品质与大规模供应优势使公司与战略客户之间黏性较强,带动本期毛利率继续提升;此外,公司也在持续进行提质增效,通过规模化发展,提升了生产效率,强化了公司的整体竞争力。
天岳先进锚定车规级高品质碳化硅衬底 应用在新能源汽车上的车规级标准,是行业内最难进入的领域,目前仍仅有
天岳先进等少数企业具备批量供应能力。而
天岳先进已经覆盖了全球前十大功率半导体企业的一半以上,包括英飞凌、博世、Onsemi等国际车规级大厂。
天岳先进在行业内率先实现车规级衬底大规模批量供应,已实现了业界领先。
天岳先进表示,公司这一阶段的战略目标是围绕车规级、高品质衬底,一方面通过与一线大厂合作推动碳化硅在应用端的进展,为了满足供应,公司产能在持续释放;另一方面,公司实现领先的基础还来自布局多年的技术创新优势。
下一代8英寸产品天岳先进已具备引领优势 近年来,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也在加速6英寸晶圆向8英寸晶圆过渡。晶圆大尺寸化带来的成本优化能有效控制碳化硅成本。行业数据表明,从4英寸到6英寸、8英寸,每次晶圆迭代,单位成本大约以百分比两位数的幅度下降。
对此,市场分析认为,未来几年内,随着技术进步、产能提升和成本下降,8英寸碳化硅将成为市场主流。从长期来看,8英寸晶圆将有助于碳化硅器件在更多应用领域实现大规模商业化,推动碳化硅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此外,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和成本压力的加大,碳化硅厂商纷纷投资研发并逐步转向8英寸产线,以期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作为A股碳化硅龙头,
天岳先进依托深厚的技术禀赋和优势,在8英寸衬底领域也前瞻布局纵深,斩获先发优势和领先地位。公开资料显示,公司在8英寸碳化硅衬底进展上处于引领地位。公司已经实现了8英寸碳化硅衬底的批量销售。
此外,
天岳先进还宣布了扩展临港工厂二期8英寸碳化硅衬底扩产计划。其临港工厂的8英寸碳化硅总体产能规划约60万片,公司将分阶段实施。公司表示,临港工厂建设上公司进行了超前布局,以适应产能的持续提升。
去年底
天岳先进董事长也向行业内公开表示,
天岳先进的8英寸碳化硅衬底已经就绪,海外客户验证反馈非常好,下游晶圆制造端可以加快布局,共同推进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发展。
值得期待的是,
天岳先进在8英寸领域已然树立起行业风向标的领先竞争力,预计未来有望持续贡献成长动能。
技术与提前布局优势推动天岳先进领跑行业 在有利的行业契机下,
天岳先进顺势加快产能建设,公司经营规模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公司自2022年启动产能扩张步伐,依托自主创新,成效显著。
日本权威行业调研机构富士经济测算,2023年全球导电型碳化硅衬底材料市场占有率排名,
天岳先进(SICC)跃居全球前三。
天岳先进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与2022年前三季度相比,公司的经营规模已经扩大了约5倍。
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较大。在客户和市场方面,
天岳先进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客户开展长期合作,并成功切入英飞凌、博世、Onsemi等国际大厂的供应链。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半导体材料供应商能够进入国际一线大厂供应链,具有极高的难度。
天岳先进的高品质碳化硅衬底产品不仅实现了“出海”,全球市占率也获得了显著提升。与国际一线大厂的合作和推动
天岳先进过去已实现连续多个季度的营收环比增长。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市占率仍保持领先。
相关数据显示,预计到2027年碳化硅功率器件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美元,2018-2027年的复合增速接近40%。除新能源车将显著带动碳化硅市场需求外,光伏逆变器、高压充电桩、轨交电网等其他应用也将为碳化硅市场创造增量。
特别声明:文中提及内容均来源于公开信息,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文章来源:中宏网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