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img.php?http://webquoteklinepic.eastmoney.com/GetPic.aspx?nid=1.688293&imageType=k&token=28dfeb41d35cc81d84b4664d7c23c49f&at=1)
宣布参与设立投资基金不到3个月,“细胞培养基第一股”
奥浦迈(688293.SH)披露其上市以来的首次重大资产重组。
公告显示,
奥浦迈正在筹划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澎立生物医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澎立生物”)的控制权,同时募集配套资金,
奥浦迈股票于2025年1月17日开市起停牌。
澎立生物主要从事生物医药研发临床前研究CRO(合同研发组织)服务业务,该公司曾于科创板IPO,但在2024年2月因撤回上市申请被终止审核。对于收购澎立生物控制权的原因、交易对价等细节,
奥浦迈并未在公告中逐一说明。
2025年1月21日,
奥浦迈方面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目前还在筹划的过程中,公司会按照相关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未来,
奥浦迈将继续聚焦主业,不断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用更好的业绩回报广大投资者。”记者同步致电致函澎立生物方面,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相关信息以上市公司(指
奥浦迈)公告为准。”2025年1月23日晚间,
奥浦迈宣布公司股票自2025年1月24日起继续停牌。
标的多次转让股权 2025年1月16日盘后,
奥浦迈发布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停牌公告,因收购澎立生物控制权的交易尚处于筹划阶段,有关事项尚存不确定性,
奥浦迈向上交所申请股票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5个交易日。
在公告中
奥浦迈披露了澎立生物的基本情况、股权结构,以及此次交易的对手。2025年1月16日,
奥浦迈与PharmaLegacy Hong Kong Limited(以下简称“PharmaLegacy”)、嘉兴汇拓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嘉兴汇拓”)、嘉兴合拓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嘉兴合拓”)签署《股权收购意向协议》,约定
奥浦迈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澎立生物的控制权,最终交易价格将以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为依据,由交易各方协商确定。
股权结构显示,PharmaLegacy是澎立生物控股股东,对其持股23.72%,澎立生物两个员工持股平台——嘉兴汇拓、嘉兴合拓分别持有澎立生物股权8.5%、3%。根据澎立生物招股书,PharmaLegacy的实际控制人也是澎立生物的实控人段继峰(Jifeng Duan)。
截至目前,
奥浦迈尚未披露收购澎立生物的具体股份数量。从公告信息来看,澎立生物股权分散,股东人数多达31个。
招股书显示,2008年,PharmaLegacy设立澎立生物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澎立生物前身),认缴出资额为400万美元,出资比例为100%。自成立以来,澎立生物始终专注于新药研发临床前药效学研究评价领域,2019年年初成立子公司布局“药械一体”的临床前研究CRO服务业务,澎立生物亦从此时开始进行资本腾挪。
自2019年1月起,澎立生物在随后3年内经历了6次股权转让、9次增资。2019年1月,澎立生物引入4名投资人,PharmaLegacy持股比例降至64%。2019年11月,澎立生物进行第一次股权转让,由PharmaLegacy将其持有的15%股权转让给嘉兴汇拓,价格为1美元/注册资本(美元),公司注册资本从625万美元变更为4250.27万元。一个月后,澎立生物进行第一次增资以及第二次股权转让,增资价格为4.93元/注册资本,对应公司投后估值为2.2亿元,股东南通景旭将其持有的0.12%股权按3.62元/注册资本的价格转让给该公司实控人,这也是澎立生物第一位自然人股东。
2020年,澎立生物在第二次增资后发生第三次股权转让,此次增资后公司估值增至3.8亿元,PharmaLegacy将其持有的1.7368%股权以7.41元/注册资本的价格转让。2020年7—12月,澎立生物两次增资,公司投后估值来到4亿元。2021年8—12月,澎立生物的股权转让和增资行为交叉进行,一共增资3次,股权转让3次,公司在2021年12月整体估值达到28亿元,4个月内暴涨近17亿元。
2022年3月,澎立生物两次增资,估值来到32.2亿元,此后公司资本腾挪暂告段落。截至2023年3月22日,澎立生物有31个股东,除了2名自然人股东外,其余全是机构股东,当中包括红杉、高瓴等资本。
业务待破局 但澎立生物的IPO进程并不理想,公司在经历一轮问询后于2024年2月因撤回上市申请被终止审核。1年后,澎立生物传出被
奥浦迈收购的消息。
记者就双方何时开始筹划此次收购交易采访
奥浦迈、澎立生物方面,但没有获得正面答复。从业务上看,
奥浦迈主要从事细胞培养产品与服务,身处细胞培养和CDMO(定制研发生产)两大行业,与澎立生物从事的CRO业务同处CXO(医药外包服务)赛道。但近年受医药行业投融资放缓影响,CXO市场需求发生较大变化。
根据招股书,澎立生物主要提供药物及医疗器械临床前研究CRO服务,公司还于2021年通过收购实验用鼠供应商标的,开始从事实验动物销售。目前,澎立生物主要收入来源仍是药物临床前CRO服务,占比约达70%。
澎立生物在问询答复中表示,公司所处的CRO行业,其收入高度依赖于医药企业客户的研发投入。但自2022年起,投融资形势由过热转变为降温,投融资规模有所承压,Biotech(生物科技)企业受到社会融资难度上升的影响,可能会在下一个高景气融资周期到来前收紧研发支出,公司所处细分行业的外包订单需求增长将受到影响,进而拉低市场规模增长预期。
2023年上半年,澎立生物药物临床前CRO服务项目平均创收增速出现放缓。公司预计,2023年1—9月,药物临床前CRO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1.65%,这一增速将较2023年1—3月同比增速有所放缓。
事实上,
奥浦迈也感受到了行业景气度的波动。
2024年度业绩预告显示,
奥浦迈预计年度净利润将较2023年减少3370.63万元左右至2033.22万元,同比下降62.37%;扣非净利润为578.91万元左右,比2023年减少2893.58万元左右,同比下降83.33%。
报告期内,公司产品销售收入较2023年实现超过40%的增长,但CDMO生物药商业化生产平台固定成本的增加,对公司净利润产生显著负面影响。与此同时,由于CDMO业务的订单增长速度和项目执行进度未能完全符合预期,导致CDMO生物药商业化生产平台涉及的固定资产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产能利用率相对较低,存在较为明显的减值迹象,公司对相关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计提了长期资产减值损失1003.02万元。
2024年11月,
奥浦迈管理层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在现行市场环境下,CDMO业务终端价格承压较大是普遍存在的情况。CDMO行业现阶段处于出清的过程中,只有通过不断提升自身工艺及内部运营效率,才能在这个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活下来。“我们相信,未来行业出清之后,伴随客户项目的持续正常推进,CDMO业务的亏损将进一步缩小。”
2024年前三季度,
奥浦迈收入同比增长25.73%至约2.16亿元,但净利润同比下降36.93%至2723.48万元。截至2024年9月30日,
奥浦迈持有货币资金约9.4亿元,较2024年年初减少约3.4亿元。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