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国资国企改革信号,提出“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实际上,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6月中旬,国务院国资委(下称“国资委”)就在工业软件、工业母机、算力网络、新能源、先进材料、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方向组织中央企业续建3个、新建17个创新联合体。
这是国资委启动的第三批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凸显出国资正强化引导中央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下称“战
新产业”)。
按照国资委提出的“到2025年,央企在战
新产业收入占比要达到35%的目标”,今年以来,在一些重点领域,央企投资并购动作不断,国字头基金投入力度明显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进一步聚焦。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近日中国诚通旗下诚通混改担任管理人的首只创投基金,未来将重点围绕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整车制造、零部件、材料、设备制造、汽车服务等相关领域的成长期标的进行投资。
“锚定”新质生产力 财联社调研发现,今年以来,中国诚通旗下各类基金就已开始积极布局战
新产业,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领域具有关键核心技术企业的投资力度。截至2024年6月末,各基金累计完成投资项目333个,累计投资接近2200亿元,其中92%投向国资央企项目,70%投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主任周丽莎看来,中央企业加快布局
新产业新领域与政策密切相关。
公开信息显示,在明确到2025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占比目标基础上,今年年初国务院国资委提出,要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倍增行动计划,而《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则明晰了重点推进的6个重点方向产业发展和重点任务。
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中国诚通”)今年以来在新质生产力领域展开了系列资本布局,聚焦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
综合改革试验区 作为国资中央企业队伍中投融资、产业培育和资本运作的领航者,中国诚通以资本运作为定位,在重组、资源整合方面业绩凸显。
中国诚通成立于 1992 年,由原国家物资部直属物资流通企业合并组建而成,担负国家重要生产资料指令性计划的收购、调拨、仓储、配送任务,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流通主渠道和蓄水池作用。
2004年,中国诚通被确定为中央企业建设规范董事会试点。第二年,国资委确定中国诚通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试点,探索中央企业非主业及不良资产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和处置的路径。
2016年2月,中国诚通被确定为中央企业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运营公司作为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服务国企改革发展成为天然的责任使命。
2022年,国资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中国诚通、中国国新作为运营公司,近年来紧紧围绕功能定位,推进改革试点取得明显成效,运营模式和业务格局初步成型,运营能力有效提升,功能作用显著发挥,由试点转入持续深化改革阶段”。
由此,作为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中国诚通定位以及改革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
在中国诚通负责人看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行先试推动改革创新的综合改革试验区。
目前,中国诚通是五家一级央企的股东,所管理的国家级基金累计完成投资项目324个。股权管理平台建立了涵盖160家央企上市公司的核心股票池,资产管理平台累计接收和受托管理央企82户‘两非’类资产,金融服务业务为近40家央企国企提供资产证券化、股权债权融资、并购重组等服务,形成了覆盖近90%央企、大量优质地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通联企业生态圈。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中国诚通已累计接收和受托央企82户“两非”类资产,涉及资产总额165.47亿元。该公司积极推进党政机关培训疗养机构改革资产的接收划转,累计获批100家培训疗养机构,其中97家已完成实质性接收,18家已转型开业,11家已完成资产划转工作,转型发展养老产业取得积极成效。
此外,中国诚通积极在新能源、生态环保、高端制造等领域布局,落实改革试点先行先试的要求,将所出资企业打造为国企改革的“综合试验区”,先后培育出3户“双百企业”、2户“科改示范企业”和2户“混改试点企业”。
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器 按照国家战略,着力培育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国有资本定位的牵引作用日益迫切。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中国诚通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过程中的经验更为值得推广。
2023年6月,《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要设立专业化平台,打造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孵化器”。
此外,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经济管理有力支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则进一步提出,支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投资入股成长性强、发展潜力大的非国有企业。
上述文件进一步为运营公司推动国有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能够通过国有资本跨产业、跨周期优化布局,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高效配置,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健康发展。“通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也为运营公司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上述中国诚通负责人说。
近年来,中国诚通围绕基础材料、关键芯片、高端元器件、先进设备、核心软件等重点领域,所属基金聚焦引领行业发展的原创性、前沿性技术及关键环节及核心领域。
中国诚通所属基金聚焦引领行业发展的原创性、前沿性技术及关键环节及核心领域,累计投资超过200亿元,实现相关领域的自主可控。
2023年7月,国调二期协同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大会在京举行
目前,中国诚通已构建形成了以国调和混改两只国家级基金为主、总规模6800亿元的基金体系,实缴到位超过2800亿元,投资交割超过2100亿元,占国务院国资委监管中央企业基金业务总规模的约四分之一,是管理规模和投资交割金额最大、市场影响及产业引领作用显著的中央企业。
“截至2024年一季度,中国诚通设立管理基金累计投资科技创新类项目金额超过1400亿元,占基金总投资额的66%。”上述中国诚通负责人介绍道,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已累计投资1500亿元,占比超过70%,其中在集成电路、基础及工业软件、新一代移动通信、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等5个领域的投资均在百亿级以上。
投资效果逐渐显现,2022年国调基金投资无锡迪思微电子有限公司以来,迪思微电子在产能建设、研发成果、客户导入、公司治理、资本运作等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该基金投资的
长远锂科,于2021年8月在科创板上市,成为中国五矿旗下唯一一个科创板上市公司;通盈基金投资的
晶合集成于2023年5月成功登陆科创板……
此外,国调基金积极应对集成电路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投资了合肥长鑫、
中芯国际、
华润微电子等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国内领军企业,支持央企发展自主可控的关键技术;混改基金主动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通过投资中创新航、后摩智能、岚图汽车等项目,从上游的动力电池、操作系统、电子芯片、自动驾驶方案,到下游的整车制造进行布局,推动产业链协同共进。
“中国诚通将通过多种方式促进生产要素顺畅流动,在推动国有资本进退流转、支持科技创新、提升市场化经营水平等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打破传统体制机制的束缚,通过用足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加快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澎湃强劲的新动能。”上述中国诚通相关负责人向财联社透露。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通常要经历“战略亏损期”,传统的体制机制下国有资本难以长期大规模投入。上述中国诚通负责人接受财联社采访时表示,这种情况下,通过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探索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新型生产关系尤为重要。运营公司能够通过多种方式促进生产要素顺畅流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澎湃强劲的新动能。
“下一步,中国诚通将围绕增加值、功能价值、经济增加值、战
新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品牌价值等‘五个价值’,持续提高价值创造能力。” 上述中国诚通负责人说。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