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毛艺融
科创板作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主阵地。推出六年来,科创板公司有耐心、有信心、有决心:一条集成电路生产线的投资额可以达到百亿元以上,一款创新药从开展临床试验到获批上市平均需7.2年,一种新材料的研制往往要经历数十道工艺、上百个工艺控制点管控。
作为“硬卡替”(指的是专注硬科技、攻破“卡脖子”技术、实现国产替代)企业,科创板公司让单点技术的突破与产业链自主可控生态的建设实现共振,带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创新药、先进制造等产业向高质量攀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链安全打下良好基础。
力争一线攻关 全力以赴破解产业“卡脖子”难题 集成电路行业被视为国家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关键,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国家政策的坚定扶持、行业周期的向好复苏也为集成电路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科创板代表性企业长期致力于提升半导体本土制造水平、国产GPU服务器性能以及AI芯片计算能力。
在“全链条式”追赶下,部分市场机构数据显示,中国芯片自给率已从2018年的16%显著提高至2024年的30%左右。
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集成电路行业破解“卡脖子”难题,引领国产替代进程加速的一个缩影。公司近两年推出的龙芯3A6000处理器、3C6000/D32核服务器芯片等拳头产品自测性能分别达到英特尔10代酷睿水平、英特尔至强6338处理器水平,证明了国内自主研发CPU的性能可以赶上并超过国际主流产品。
经历长期的技术积累与迭代,科创板公司在半导体材料、设备、芯片设计等多个细分领域已展现出与国际巨头并肩、“弯道超车”的研发实力,具备全面实现国产替代的潜力。
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中微公司”)、盛美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拓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华海清科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了刻蚀、清洗、薄膜沉积、化学机械研磨等半导体设备领域国内最先进水平。
中微公司表示,2024年度,公司为先进存储器件和逻辑器件开发的六种LPCVD薄膜设备已经顺利进入市场,并始终以攻克“卡脖子”问题为己任,宣布进军量检测设备中最难的电子束量检测设备研发。
受外部政策影响,科创板国产模拟芯片厂商有望在汽车电子等高壁垒领域加速国产替代。
思瑞浦微电子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苏州
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在汽车领域的产品布局较为广泛,覆盖信号链、电源管理等丰富品类,已在细分技术领域崭露头角。
争当“隐形冠军” 夯实制造业自主可控基础 近年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行业的稳步发展合力保障了制造业产业链安全与韧性,巩固了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的优势地位。
科创板已有超百家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齐聚,为我国制造业发展塑造“脊梁”,囊括工业母机、工业
机器人、激光加工等先进工艺装备,下游覆盖轨交、汽车、电力、航空、物流等国计民生重点领域。
在工业母机、轨交装备、激光加工等细分领域,科创板公司以全面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高端装备产业体系为目标,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例如,国产高端数控机床领军企业
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及地方课题项目70余项,解决了航空、航天等产业对高精尖加工设备的迫切需求,实现1300余台规模化应用,成功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核心零部件自主化率达85%,国产化率达到95%。
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陕西
华秦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佳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佳驰科技”)等新材料公司攻克了一批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先进基础工艺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是制造业背后的“隐形冠军”。
2024年度新上市科创板公司
佳驰科技则凭借在隐身材料的薄型化和轻量化方面取得的重要突破,填补了市场空白,为国内隐身战机等装备提升隐蔽性、实用性提供关键支撑。
重视社会价值 推动科技从实验创新走向普惠大众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科创板支持的核心领域之一。科创板公司书写着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时代答卷,致力于将实验室的创新突破转化为千万患者的临床获益。
自科创板开板以来,共有20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采用第五套上市标准先后上市,另有百济神州有限公司、四川
百利天恒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诺诚健华医药有限公司等3家上市时未盈利的创新药企业采用红筹企业标准等登陆科创板。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科创板生物医药企业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的泰它西普治疗重症肌无力的Ⅲ期临床试验数据近日被选为“最新突破性研究”。
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首创基于类病毒颗粒(VLP)技术的重组脊髓灰质炎疫苗VLP-Polio获得盖茨基金会提供的总计超过1700万美元的项目资助用于支持公司的深入开发,有望为全球根除脊髓灰质炎贡献力量。
医学影像设备是医疗器械行业中技术壁垒最高的细分市场,在这一领域,上海
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破“GPS”三巨头(GE医疗、飞利浦医疗、西门子医疗)的市场垄断,为国产医疗设备贴上一张张行业首款、国产首款、世界首创标签。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