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郑州者得中原”——郑州春季上海招商会侧记,唯赛勃最新消息,688718最新信息

《 唯赛勃 688718 》

涨停原因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财务数据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得郑州者得中原”——郑州春季上海招商会侧记
2025-02-28 03:32:00
黄浦江畔春潮涌动,中原腹地动能澎湃。
  2月25日,2025年郑州市春季上海产业招商推介会在沪举行。来自证券、基金、银行、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等领域200多家上市公司、金融机构的企业家、投资人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畅所欲言,与郑州市县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跨界融合、共商合作。
  “得中原者得天下,得郑州者得中原,得上海者得未来。”郑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庄建球在推介会上诚邀长三角企业家了解郑州、投资郑州。庄建球说,郑州将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优质的服务,为每一位企业家保驾护航,让企业在郑州能够放心投资、舒心创业、安心发展。
  媒体搭台,政企对接。“郑”启新篇,“沪”动未来。此次活动由郑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上海证券报、郑州市商务局、郑州市驻沪办共同承办。在庄建球和上海证券报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叶国标的见证下,郑州市副市长马志峰与上海证券报社董事、党委常委、副总编辑齐劼人代表双方正式签约。下一步,双方将继续深入开展政媒合作,协同融合,共同探索新形势下精准招商、宣传招商、资本招商的新路子,致力于促进郑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得中原者得天下”
  “天地之中”崛起产业高地
  郑州,天地之中,华夏之源,自古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产业在郑州崛起。
  如今,全球每七部智能手机就有一部“郑州造”;中铁装备盾构机产销量稳居全球榜首;人造金刚石产量占全国的20%、立方氮化硼产量占全国的80%,体外诊断系列产品规模居全国前三;全国最大的速冻食品生产、研发基地和物流中心,培育了蜜雪冰城、三全、思念、好想你、白象、千味央厨等名牌企业……
  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构筑起郑州现代产业体系。如今,这座“新能源汽车之城”正以1分钟下线1台新能源车、3秒钟下线1支动力电池电芯的“郑州速度”,改写产业版图。2024年,郑州下线新能源汽车54.5万辆,带动汽车总产量达到112万辆。
  吉利科技集团CFO陈圣杰说,郑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速迅猛,汽车产业链完备,有新郑国际机场和上街机场两个机场,建有国家级通航产业示范园区。吉利科技板块专注于全球低空经济发展,希望能与郑州共同合作,共同助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我们深耕细胞、基因产业,聚焦干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中国技术已走在全球前列。郑州作为重要战略支点,我们计划在此布局,期待会后深入洽谈合作细节。”和元生物董事长潘讴东说。
  人才资源是郑州优势。2024年,郑州在校大学生总数超146万人,位居全国第二,2021年至2023年,郑州市人口净流入累计达到39.1万人,连续3年稳居全国前列。
  “中国造船业已跻身世界一流,但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的短缺。”中国船舶副总裁陶健表示,希望与郑州在培养更多专业技术人才方面合作,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进一步提高中国造船行业的全球竞争力。
  上海医药集团副总裁邵帅表示,郑州人才优势突出,并且地处中原交通便捷。上海医药在河南已设立一家商业物流服务企业,覆盖了河南全省2800多家医疗机构,合作的零售药店超过350家。希望未来能够跟郑州当地共同探讨在新型医保支付体系下,如何切实提高医疗效率,更好服务居民的用药需求。
  “2012年至2017年,我14次到访河南,走遍河南18个地级市,每次必经过郑州。”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说,这些年,他目睹了郑州巨大的发展和变化。
  “郑州整体发展非常快速,无论是服务业还是城市建设,都是有目共睹的。”作为从河南走出来的专家学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大为看好家乡的发展机遇。他介绍,河南以及郑州从研发成功第一颗人造金刚石起步,到发展成全球超硬材料研发生产基地,这都是立足本土产业,不断积累的结果。
  “得郑州者得中原”
  企业家热烈响应邀约
  四通八达的“枢纽之城”、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城”、实力强劲的“产业之城”、充满活力的“科创之城”、投资兴业的“优选之城”……
  2024年,郑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1.45万亿元、增长5.7%,多项指标在万亿级城市中保持领先。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经济指标,吸引了长三角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的热烈目光。
  “古话说,得中原者得天下。如今,得郑州者可得中原,得上海者可得未来。”在此次推介会前的长三角企业家交流座谈会上,郑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庄建球诚挚地邀约长三角企业家前往郑州考察调研、投资兴业,获得企业家们的热烈响应。
  “我们与郑州在医疗领域已经有深度合作。”联影医疗实控人薛敏说,去年公司在郑州成立了子公司,并与河南省人民医院有重大科研项目合作。他说,联影集团成立了专注于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公司,郑州丰富的医疗资源和数据为这块业务提供了坚实基础。
  盛山资本合伙人甘世雄、程浩去年11月参加了“长三角上市企业郑州行活动”,其间重点考察了郑州新密市一家专注于卫生材料的公司。如今盛山资本已与新密签约,总规模达5亿元的盛山资本生物科技产业投资项目将落地。程浩说:“郑州的城市迭代速度令人惊叹,每次考察都能捕捉到新机遇。”
  中环新能源“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项目可为产业园区提供零碳产业园的综合服务方案。董事长余竹云说,借助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可助力地方政府化债,“这种模式对郑州的产业园及产投公司绿色转型、节能增效具有借鉴意义”。
  唯赛勃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膜技术,公司产品应用于水处理、市政等领域。公司董事长谢建新表示,通过本次活动更全面地了解了郑州,希望以后有机会去郑州拜访,做一些投资合作。
  不少金融投资机构也表示愿意到郑州投资兴业。海通证券总经理李军表示,将围绕产业金融、园区金融和企业金融三大方向,通过产业基金、科创债券等综合金融服务,推动科创金融与地方金融深度融合,助力郑州打造中部金融高地。优势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吴克忠表示,将整合资源满足郑州产业、企业和资本需求,发挥上市公司带动作用,推动并购和产业整合,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华安基金董事长朱学华、富国基金总经理陈戈、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等公募基金行业人士表示,希望通过公募REITs盘活郑州存量资产做大增量,共同助力郑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得上海者得未来”
  双城携手探新路开新局
  长三角以不足全国4%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也是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经济发展活跃,开放程度高,创新能力强。
  此次活动期间,郑州市县区相关负责人奔赴张江科学城、杨浦区长阳创谷园区、杨浦区互联宝地园区美团上海总部等相关重点园区调研,实地考察上海各辖区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并开展产业对接洽谈。
  庄建球表示,目前长三角企业投资遍布郑州各领域,他们的技术、资本、国际化经验在推动郑州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郑州与长三角地区联系越来越紧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积蓄了新动能,拓展了新空间。
  本次招商推介会初步达成49个合作项目,签约金额达419.3亿元。“通过此次活动,再次感受到长三角企业家的远见卓识和务实精神,也更加坚定了携手并进的信心。”庄建球说。
  本次推介会上,郑州市政府和上海证券报正式签约。下一步,上海证券报将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平台功能,通过搭建高端资源合作对接平台,全面助推郑州融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深挖郑州特色,增强行业和资本市场上的“郑州声音”,助力郑州市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以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上海证券报1991年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创办,1995年起由新华社主管主办,是中国证监会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法定的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媒体,是新中国第一份提供权威金融证券专业资讯的全国性财经日报。目前,上海证券报正致力于构建与新华社地位相匹配、跟中国资本市场相匹配、跟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相匹配的政经大报、财经大报、产经大报,打造开放、服务、分享、共赢的资本市场综合性服务平台,不断整合、聚合各方面的优质资源,为地方政府、资本市场和市场各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下一步,郑州市人民政府和上海证券报将在高端资源对接、金融服务、智库咨询以及会议活动等方面深度合作,推动郑州与长三角企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互联互通、融合并进,为郑州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
  均瑶集团旗下的吉祥航空已在郑州开设了两条独家国际航线,下一步将继续深度参与郑州高质量发展。均瑶集团总裁王均豪在推介会上充分感受了郑州的市场化思维和战略高度。他说,地方政府招商引资通常由官方平台运作,这次通过上海证券报来进行,很有新意,很市场化。庄市长刚履新郑州就带队来到上海,体现了对标上海、对接上海的战略高度。相信郑州和上海证券报携手定能结出硕果、致远未来。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