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img.php?http://webquoteklinepic.eastmoney.com/GetPic.aspx?nid=0.835185&imageType=k&token=28dfeb41d35cc81d84b4664d7c23c49f&at=1)
中证网讯(王珞)近日,在由商道咨询联合主办的“2025 CSO全球可持续发展论坛”上,
贝特瑞凭借在生态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等方面的卓越表现和创新举措,荣获年度新能源材料行业“首席可持续发展官”称号。此前,在第十四届公益节暨ESG影响力年会上,
贝特瑞荣获“2024年度ESG典范企业奖”。
多年来,
贝特瑞专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正极材料以及先进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全球新能源行业提供一流的电池材料解决方案。客户遍布国内外市场,其中包括众多车企和电池企业巨头,如
宁德时代、
比亚迪、松下、LGES、SK on、三星SDI等。作为全球负极材料龙头,自2010年以来,公司的负极材料出货量已连续14年位列全球第一。同时,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出货量保持国内前三。
贝特瑞董事长贺雪琴表示:“打造ESG核心竞争力,要树立真正融入企业经营里面的ESG文化、建立严格的ES
G标准,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产品的全生命周期。”
坚守绿色发展理念 作为全球领先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供应商,
贝特瑞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贺雪琴表示,公司将大力在绿色上做文章,推动生产过程的绿色化、低碳化,积极推进碳减排工作。
2023年,
贝特瑞发布了“双碳”战略规划,计划将于2030年实现运营碳达峰,2050年实现运营碳中和,2060年实现价值链碳中和。通过设备电气化、节能改造、推动上游供应链减排等措施,积极打造低碳生产体系,各生产基地碳排放得到良好的管理。以深圳工厂为例,2023年单位产品碳排放量相较2017年下降了63.62%。除此以外,截至2023年12月,
贝特瑞总部、惠州
贝特瑞、天津
贝特瑞、四川新材料共4个生产基地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在能源消费低碳化方面,公司通过自建光伏、参与绿电和绿证交易等方式,不断提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据悉,公司计划于2030年前,实现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达50%,于2050年前实现使用比例达100%。2024年,
贝特瑞厂内自建光伏发电站安装容量大幅增长,累计安装容量19.39兆瓦,较2023年底增加了61.58%。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
贝特瑞入选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名单,又将绿色生产、绿色研发推向绿色供应链管理新高度。
贝特瑞表示,公司多年来积极构建绿色供应链体系,实施绿色供应商管理,聚焦绿色生产、绿色回收、供应商管理平台建设和绿色信息披露等领域。
构筑出海竞争力 全球化战略布局是
贝特瑞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
贝特瑞在印尼的年产16万吨负极材料一期(年产8万吨)项目顺利投产,标志着中国负极行业首个海外投产基地成功落地。此外,摩洛哥基地的正负极材料双线出海建设也正在按计划推进中。在
贝特瑞“走出去”过程中,ESG成为公司接轨国际市场的“共同语言”。
展望未来,
贝特瑞表示,公司将不断深化可持续发展工作,持续提升ESG管理水平,坚持以“创新引领新能源产业进步,构建美好绿色世界”为愿景和使命,充分发挥新能源材料产业链主的引领作用,为全球新能源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