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观察】非遗文化的复兴之路,驱动力最新消息,838275最新信息

《 驱动力 838275 》

涨停原因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财务数据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非遗观察】非遗文化的复兴之路
2025-02-14 01:31:00
当城镇化的繁荣掩盖了乡村民俗的烟火,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被淹没,有些甚至消逝。而前段时间李子柒的复出再次唱响了非遗文化的号角,引得一片热潮。2024年12月4日,春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5年春晚也成为了第一个“非遗春晚”。非遗文化复兴可期。
  经济复兴是非遗文化的发展命脉。2025年是第一个非遗春节,以此为契机,各地将非遗文化元素浓墨重彩地展现在春节中。据美团数据显示,自2025年1月1日起,“春节旅游”整体搜索量同比上涨328%,“非遗”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174%。平台的流量曝光自然给非遗文化提供了崭露头角的机会。非遗文化同时也给很多县域经济注入了力量,使一些小县城从非遗项目出发找到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与生存路径,比如河北省曲周县的曲周龙灯走进校园,以“非遗+教育”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非遗项目。此外,非遗文化的复兴也促进了各地旅游业的发展。
  形态复兴是非遗文化的语言表达。数字化应用在非遗项目上形成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和社会形态。我们熟知的敦煌壁画早已结合VR实现了沉浸式展览,从视听上改变了传统的展现模式,提升了观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进行了良好保护与传播,并延续了非遗文化的价值。各类非遗项目的新型传播形态逐渐成为了大众焦点,并且附带着周边产业联动发展,比如以非遗文化为元素制作的网游、动漫等。线上通过智能手持终端了解与欣赏非遗文化,借助数字化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线上记录与保留,通过互联网联通世界,向世界展现中国的非遗文化的魅力。
  行业复兴是非遗文化的成长进程。非遗文化的盛行也会带来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传统非遗相关制造企业已经开始转型,一批批以跨界联合方式塑造非遗品牌的公司也悄然而生。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分析,2023年中国非遗行业规模已达到10983亿元,并预计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跨界联合的合作方式不仅盘活了大量的传统文化资源,而且还以现代化的方式传承了非遗文化基因。一些创新融合类产品的诞生更是吸引了众多年轻消费者对其的热爱,例如非遗茶盏、非遗漆扇等。
  情感复兴是非遗文化的精神内核。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传统的具象化表达,更是赓续中华民族血脉的重要部分。在如今互联网娱乐项目丰富的时代里,非遗文化更是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悄然成长。更多年轻人对于非遗的热爱也是越来越浓,比如“非遗火壶”表演非常受大家欢迎。传统文化的情感复苏更是标志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方向。推动非遗文化发展,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首要目标。“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更是表明,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非遗,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对非遗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热爱、传承与复苏在这个时代得以体现,社会与经济收益也让非遗文化拥有了向阳生长的驱动力。我们也正在以各种方式将非遗文化融入大众生活中,让世界都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基调与精神内核。曾经以为消逝的文化,正在一点点地被我们捡起,这不只是文化复兴之路,更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一个缩影。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非遗观察】非遗文化的复兴之路,驱动力最新消息,838275最新信息

sitemap.xml sitemap2.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