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赵晓晨实习生侯若琳广州报道 4月17日上午,第137届广交会行业趋势论坛——AI+消费电子新生态将在广交会堂第二会议室如期举办,邀请国内知名人工智能专家、分析师、有关行业组织、研究机构和企业代表等,聚焦AI技术与消费电子行业的深度融合,共同探索AI重构价值链下的全球化机遇,共话消费电子产业跃迁之路。
AI重构产业格局:从“硬件竞速”到“生态赋能” 当前,AI技术正推动消费电子产业迈入智能生态时代。洞悉未来行业研报显示,目前全球消费电子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12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2.99%,AI技术的应用正推动行业从“硬件性能竞争”转向“智能生态竞争”,传统硬件功能边界被打破,产品逐步从工具化迈向“伙伴化”——通过感知、学习与交互能力,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体验。
根据全球IT市场研究和咨询公司Gartner的预测,2025年,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支出中将有约80%的支出集中于集成AI能力的硬件,例如高性能服务器、智能手机以及个人电脑。消费者需求同步升级,Lazada发布的《东南亚电子商务中AI应用白皮书》指出,83%的消费者愿意为AI增强的购物体验支付额外费用。
商业模式革新:从“卖硬件”到“卖服务”
AI技术不仅重塑产品形态,更改变行业盈利逻辑。过去数十年间,消费电子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长期锚定于硬件性能——更轻薄的机身、更快的处理器、更高清的屏幕是市场比拼的核心。然而,随着AI技术的深度渗透,行业逻辑正发生根本性转变。企业加速从“硬件销售”转向“服务订阅”,通过个性化推荐、预测性维护与精准营销构建用户全生命周期价值。
以智能音箱为例,其硬件仅是入口,而语音交互、内容订阅、智能家居联动等服务生态才是持续盈利的关键。
中信建投指出,端侧AI技术渗透率有望在2025年成为行业最大
驱动力,订阅服务带来的用户黏性与复购率将重塑企业增长曲线。
AI时代,硬件正从“利润终点”变为“服务起点”,推动消费电子行业迈向高附加值生态竞争。然而,这一转型并非一蹴而就。AI技术的复杂性、数据隐私的挑战以及商业模式的重塑,都要求企业在技术研发、战略布局与合规运营上全面升级。在AI技术快速渗透的背景下,行业需要共同应对技术伦理、数据安全与市场竞争等多重挑战。
论坛赋能:构建消费电子企业差异化竞争力
本场论坛将紧扣全球消费电子行业智能化、个性化、场景化的变革趋势,汇聚GfK、吴晓波频道、连连国际、宇树科技、上海特易资讯、
科大讯飞、节卡
机器人、产业在线等权威机构与企业代表,将通过主题分享、圆桌对话与成果发布等环节,深度解码AI技术如何助力企业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聚焦AI技术如何重构消费电子价值链,GfK中国信息技术产品事业部负责人白帆将剖析AI赛道技术迭代与商业落地的关键拐点,为企业跨越增长瓶颈提供数据驱动的策略。吴晓波频道华商出海产业服务联盟主理人卓立将剖析中国制造业出海趋势,阐述中国企业如何通过AI技术构建“技术+全产业链”护城河,实现从“贸易出海”到“品牌出海”的范式升级。上海特易资讯总监胡炜则将结合外贸大数据与AI算法,针对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助力企业抢占增量红利。
科大讯飞消费者AI业务群研发总监杨猛将结合
科大讯飞的前沿技术与最新行业应用成果,展示AI交互和人工智能应用的多重场景。
论坛还将发布《消费电子出海国别机会洞察白皮书》,以智能手机、无线耳机等六大核心品类为锚点,结合TCL墨西哥工厂等标杆案例,揭示“中国研发+全球制造”模式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提供差异化出海行动指南。
在圆桌对话环节,Linkfox Ai技术战略顾问任佳伟、节卡
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胡叶新、产业在线高级分析师王娟、上海氦豚
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韩非子等嘉宾将围绕“AI技术赋能企业增长”话题展开深度交流。嘉宾将分享AI为消费电子企业带来的新业务模式与收入增长点,探讨产品差异化竞争策略,并展示AI技术在个性化服务、预测性维护及数据驱动决策方面的创新应用。
平台引领:开辟全球化增长新路径
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广交会自1957年创办以来,一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国际贸易合作的首选平台。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将于4月15日至5月5日在广州分三期举办。本届广交会展览总面积155万平方米,展位总数约7.4万个,参展企业约3.1万家。
广交会始终聚焦行业前沿,致力于搭建全球供需对接平台,推动产业升级。广交会行业趋势论坛作为广交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聚焦行业前沿动态,为参展企业和采购商提供深入交流和合作的平台。通过聚焦AI技术与消费电子行业的深度融合,本论坛将推动产业从“硬件竞争”迈向“智能生态竞争”,为中国企业开辟全球化增长新路径。
4月17日,第137届广交会行业趋势论坛——AI+消费电子新生态邀您共商发展,共享机遇!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