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北交所官网披露了《北交所及全国中小企业股转系统2024年第二季度证券公司执业质量评价结果》,开源证券整体排名从第一季度的第四位上升至第三位,总分则从126.76略微下降至126.69。
开源证券在北交所保荐承销或新三板挂牌业务常年居于行业前列,称得上北交所明星券商。就在一个月前,其自身亦更新了深交所IPO《招股说明书》。
南都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在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之下,开源证券多项业务佣金率呈逐步下降状态,对利润造成拖累。并且,作为公司案例的12个保荐承销项目中,超半数在成功上市后不久即出现业绩变脸。
北交所明星券商,佣金率逐年下跌 总部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开源证券,2023年末总资产为612.61亿元,位列行业第43,处于中型券商行列。不过,其算得上是新三板及北交所的“明星券商”。
2016年,开源证券取得新三板业务资格,次年新三板挂牌项目行业排名即上升至第二位,此后,除2022年排名第二外,2018年至2023年,其该项排名一直处于行业第一位置。2020年末,开源证券新三板持续督导数量行业排名第二,此后三年,则均位列第一,截至2023年末,公司持续督导新三板企业共计712家。
得益于在新三板取得的成绩,北交所成立之后,开源证券得以“近水楼台先得月”,截至2023年12月 31日,已累计保荐承销北交所上市企业14家(包括4家精选层转板企业),行业排名第三。
在此背景下,2021年、2022年、2023年,开源证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82.42亿元、551.03亿元、612.6亿元,两年平均增速超过了30%。但有意思的是,报告期内,公司扣非净利润分别为5.41亿元、4.7亿元、5.87亿元,增速不仅远不及营收,甚至一度出现下滑。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证券经纪业务佣金率下降。
在A股市场震荡、交易量萎缩,网上开户兴起、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下,2021年至2023年,行业整体平均净佣金率从0.24‰下降至0.21‰,开源证券却从0.29‰下降至0.19‰,降幅远高于行业平均。 对此行业差异,《招股书》解释称,由于近年来公司逐步强化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分支机构布局,依托当地发达的经济,拓展各类业务,而发达地区由于证券经纪业务竞争更加激烈,平均佣金率低于陕西省,因此公司整体佣金率水平被拉低。
另一方面在于
投资银行业务费率不断下跌。 报告期内,公司债券主承销规模分别为457.3亿元、606.13亿元、636.68亿元,逐步上升,对应费率分别为0.91%、0.68%、0.64%,逐年下降;公司IPO保荐及承销收入分别为0.19亿元、0.35亿元、1.48亿元,对应平均费率分别为7.7%、6.94%、5.25%,下降趋势明显;资产证券化业务平均费率分别为0.28%、0.14%、0.1%,降幅同样显著。
此外,还有
资管业务规模大幅缩水。各报告期末,开源证券存续资产管理产品规模分别为571.91亿元、526亿元、276.38亿元,下降趋势明显。
从结果来看,
开源证券正在以利润换规模,以降费换客户,南都记者就“是否存在以低价策略争夺客户的考虑?费率水平走低,会否对贵公司相关业务专业水平产生影响?”询问了开源证券,不过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多个保荐承销项目上市后业绩变脸 如前文所述,开源证券在北交所、新三板业务量位居行业前列,其《招股书》中,亦将“新三板”成为明星业务,同时表示自身“在债券承销、资产管理业务以及新三板和北交所等部分业务领域取得了较强的竞争优势”。且未来会“以建设北交所特色券商为发展战略”。
然而,南都记者注意到,开源证券在《招股书》提及的12家股票保荐与承销业务主要项目中,有超半数在成功上市后不久,业绩就出现变脸,其中五家公司更是营收、利润双双下滑。
![imagefile](/web/img.php?http://np-newspic.dfcfw.com/download/D25195726483491812448_w608h397.jpg)
(南都记者整理统计)
例如2022年06月17日北交所上市的
天润科技(430564.BJ),2020年至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73亿元、1.97亿元、2.23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0.28亿元、0.31亿元、0.32亿元,双双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2023年,公司业绩突然掉头向下,营业收入为1.55亿元,同比大跌超三成,甚至不及2020年水平,扣非净利润则直接由盈转亏,变为-0.07亿元。
实际上,在IPO阶段,
天润科技和开源证券就出现了一些低级错误。北交所在第二轮审核问询函中即指出了两个问题,一是“信息披露存在明显错误,部分文字表述与表格披露内容前后矛盾,且表格披露混乱,问询回复正文中存在多个表格重叠覆盖的情形,无法读取内容”;二是“遗漏回答关于募投项目的相关问题”。为此,北交所要求开源证券“结合上述执业质量问题的核查过程及核查结论,说明质控及内核的有效性”。
无独有偶,2022年4月15日成功上市的
七丰精工(873169.BJ),主营业务为中高端紧固件生产、研发、销售,2023年营收同比下降17%、扣非净利润下降43.33%;2023年4月6日上市的
花溪科技(872895.BJ),主业为高端农机(打捆机)研发销售,2023年营收同比下降43.47%、扣非净利润暴跌95.45%;同年5月12日上市的
巨能股份(871478.BJ),是金属加工自动化领域专业制造商和集成服务商,2023年营收、扣非净利润同比降幅分别为21.16%、84.61%;2023年12月26日创业板上市的
国际复材(301526.SZ),主要产品为玻璃纤维及制品,2023年营收下滑9.34%,扣非净利润则直接腰斩,跌幅58.16%。
为何分属多个行业的公司在上市后不久,甚至上市当年就出现了业绩变脸?是否存在其他隐患?就此问题,南都记者亦询问了开源证券,截至发稿同样未获回复。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