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AI做你的健身教练和营养师 Keep十年之变 “All in AI”将如何重塑健身行业未来?

最新信息

让AI做你的健身教练和营养师 Keep十年之变 “All in AI”将如何重塑健身行业未来?
2025-02-10 18:37:00

  从“自律给我自由”转向“All in AI”(注:全力投入人工智能),运动科技平台Keep创始人王宁用了10年时间。2月4日,就在Keep成立十周年当天,王宁向全公司员工发送了一封近1500字的内部信,在这封主题为《十载同行,向新而生》的信中,王宁明确表示,下一个十年,Keep将All in AI。
  “行业竞争从未停止,用户需求日新月异,技术的进步更是超乎想象,但Keep的初心始终不变——做运动领域的长期复利主义者。”王宁在内部信中写道,信的落款为“小王的爱&DeepSeek AI”。
  随着内部信的发酵,2月6日,Keep(03650.HK,股价6.55港元,市值33.59亿港元)尾盘一度涨超40%,次日再度高开,最高涨逾20%,两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达到47%。
  接下来,AI将如何赋能Keep?据接近Keep的行业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AI大模型的爆火,能够让运动领域的内容生产行业率先进入新的发展周期,成为新一批商业化的AI应用,“假如Keep借由AI实现业务逻辑的重构,那么顺此推演,基于DeepSeek这样的开源模型,在应用层产出个性化运动方案,有望实现AI教练对传统教练的替代”。
  AIGC占比超15%,Keep如何用AI重塑健身内容生态?
  记者注意到,目前,Keep平台上的5000多节官方运动课程中,已有超过15%的内容为AIGC生成。Keep也有AI助手和基于AI识别的身体评估功能等AI化的应用和功能。
Keep的多种运动档案图片来源:Keep官微
  这一次,则是王宁首次提出“All in AI”的战略方向。他在内部信中表示,基于(Keep)十年的运动数据积累与沉淀,让在线健身从推荐走向生成。
  如何理解“从推荐走向生成”?前述行业人士对每经记者分析称,“AI的出现,一方面能大幅提升内容创作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AI技术生成的个性化健身方案,可以真正满足千人千面的多样化需求,从而提高健身服务的精准度和便捷性”。
  除了AI战略,王宁在内部信中还提出打造“以数据为核心的硬件生态”的战略规划。他指出,从内容驱动到数据算法为核心,真正实现软硬件相结合的运动AI。
  目前,智能健身硬件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小米、华为等科技巨头纷纷布局。Keep此前也推出过智能硬件产品,在“硬件生态”概念提出后,业界十分关注Keep将如何运用现有的运动数据,开发出更具智能化、更贴合用户需求的硬件产品。此外,Keep是否会开放数据接口,与更多硬件厂商开展合作,构建更为庞大的运动数据生态系统,也成为行业讨论的焦点。
  据接近Keep的行业人士表示,Keep与外部硬件的连接是越来越开放的。去年,Keep发布的App 8.0版本就引入算法能力来提升专业度,覆盖了包括跑步、骑行、球类、滑雪等超60种运动品类,与50多个外部硬件设备打通。而这也恰恰契合了王宁在此次内部信中提出的第三大战略方向:让Keep走进运动多场景。
  随着AI技术的迅猛发展,以DeepSeek为代表的创新企业不断涌现,智能化浪潮正席卷全球,为各个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健身行业,AI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但目前消费者对AI辅助健身的接受程度参差不齐。对于企业而言,如何逐步引导用户认知和接受AI赋能的健身产品与服务至关重要。
  知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在去年开展的《未来健康调研》中,对美国、英国和中国超过5000名消费者进行了调查,总结出消费者健康领域的五大核心趋势,其中“生成式AI助力个性化”备受关注。调研结果显示,在英国和美国,约20%的消费者期望借助生物识别数据获取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推荐;而在中国,这一比例达到了30%。当生物识别技术与生成式AI相结合时,产品和服务的匹配精确度和定制化程度能得到显著提升。
  麦肯锡指出,生成式AI已逐渐渗透到可穿戴设备及App市场,部分产品利用生成式AI,根据用户的健身数据量身定制锻炼计划。这一趋势表明,提供基于软件的产品和服务的大健康企业,在利用生成式AI打造个性化产品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其他企业则可考虑与这类企业合作,借助生成式AI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服务,共同开拓市场。
Keep身体评估系统图片来源:Keep官微
  Keep海外拓荒:AI应用开拓新增长点
  作为一家深耕运动科技领域长达10年的企业,Keep凭借长期的积累,构建起了庞大的用户社群。在盈利模式方面,会员订阅收入依然是Keep营收的主要来源。然而,整个行业都面临着用户流失的困境,Keep也难以独善其身。与此同时,国内用户付费意愿不高、健身市场竞争激烈,这些因素都成为Keep突破发展瓶颈的阻碍。
  从Keep在港交所披露的数据来看,2021—2023年期间,其经调整后的净亏损分别为8.27亿元、6.67亿元和2.95亿元,亏损呈现持续收窄的态势。
  一位长期使用Keep的资深用户向记者透露:“疫情结束后,我身边有不少朋友不再使用Keep,转而选择线下健身房。但我性格比较内向,更喜欢在家锻炼。Keep也在不断做出改变,像是融入游戏化元素,让课程更具趣味性,还对智能硬件进行升级,降低运动的难度。总体感觉,Keep是想让用户体会到运动的乐趣。”
  在Keep内部信中,王宁提出的第四个战略方向是“拓展全球化版图”。面对国内健身市场的激烈竞争,Keep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据公开信息,2024年,Keep已在海外上线了FitPulse、Gogogola、CalCut等多款AI应用,服务不同细分需求的用户。据Research and Markets预测,全球健身应用市场的价值为2023年16.5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43.9亿美元,增长率为17.52%。
  其中,FitPulse是一款完全由AI生成内容的健身工具,主要面向欧美用户,提供个性化训练计划和课程;CalCut则是一款健康饮食管理工具,利用GPT和Claude技术,通过拍照或语音搜索帮助用户记录卡路里和营养素数据,并生成AI驱动的饮食计划。
  前述行业人士预测,Keep未来会加快海外应用的商业化步伐,挖掘更多市场机遇。
  此次Keep的全面AI转型也引发了广泛关注:在线健身行业是否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AI战略的逐步落地,Keep能否在未来的健身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市场拭目以待。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让AI做你的健身教练和营养师 Keep十年之变 “All in AI”将如何重塑健身行业未来?

sitemap.xml sitemap2.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