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讯】(记者陈发清)3月4日,深圳国资国企百个科技创新应用场景首批发布及签约仪式在
深圳机场举行,28家市属国企与40余家科技企业深度联动,共同见证20个应用场景集中签约、30个应用场景首批发布,市直及区有关负责同志出席活动。
当前,深圳正全力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此次发布会是市国资委落实市委、市政府全方位深层次建设创新之城的重要举措,旨在打造百个科技创新应用场景,通过构建“市属国企搭台、科技企业攻关、地方政府护航、金融资本赋能”产业联动生态,为新技术、新产品在深圳开花结果提供试验场。
以城市为试验场,让创新需求与科技供给在真实场景中碰撞共生,发布会上,市国资委发布了15家市属企业的30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这些场景涵盖交通、能源、建筑、民生等多个领域,全方位展现深圳国资国企在科技创新应用场景开放上的广阔版图,其中包括机场集团的“机场旅客服务
机器人”、环水集团的“千家万户水管家智能体”、特区建工的“AI+智能安全隐患违章巡查预警”、深业集团的“科学育儿多场景AI大模型”等。
签约仪式上,20个成熟度高的应用场景成功签约,能源集团、燃气集团携手华为、腾讯等行业巨头在“基于气象大模型的功率预测系统研发项目”“AI+智能管网巡查巡检项目”等签订协议;机场集团、深业集团、巴士集团分别与普渡科技、肯綮科技、商汤科技等科技新锐紧密联袂,在“机场自动驾驶代步
机器人项目”“智能康养项目”“自动驾驶公交车项目”开展合作;地铁集团则与埃博瑞等中小微科技企业强强联合,达成“轨道快速检测模块开发及状态感知技术应用”的项目合作。
长期以来,市国资委充分发挥国资国企需求规模大、产业配套全、应用场景多的优势,积极对接企业创新和发展需求,主动开发和打造应用场景,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大力构建“科技园区+科技金融+人才服务+场景应用+平台支撑”创新综合生态服务体系,打造了“未来机场”“数字地铁”“公交数字化”“智慧燃气”“智慧水务”“智慧园区”等一批数字化创新应用场景,本次现场签约的20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缩影。后续,市国资委将把整个国资系统作为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场,全面梳理和充分开发所有可能的应用场景,分批次打造100个支持芯片研制、具身智能等领域的应用场景,覆盖全部市属国企。
截至2024年底,市国资委累计建设运营70个科技园区、建筑面积2355万平方米,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市场价70%的优质低价产业空间。同时,整合系统金融资源,打造涵盖科技保险、证券、基金、创投、担保、金融租赁、要素交易等业务的全链条全周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其中,高新投、担保集团两家企业累计为22.7万家次中小微企业,提供超2.5万亿元融资支持。
在活动现场,
深圳机场对AI翻译设备、咖啡
机器人、旅客代步
机器人、行李
机器人等一批已投入使用或正在测试中的智能设备进行了展示。近年来,
深圳机场深入实施“机场+AI”行动,在“AI+运行”“AI+安全”“AI+服务”“AI+物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推动AI转化为“看得见”的新质生产力,着力打造国资国企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基地。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